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风水相搏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风邪外袭,肺卫失宣,水湿泛溢肌肤,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常见于水肿。

就诊科室

肾内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水肿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水肿

临床表现为眼睑浮肿,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,来势迅速,多有恶寒,发热,肢节酸楚,小便不利等症。偏于风热者,伴咽喉红肿疼痛,舌质红,脉浮滑数。偏于风寒者,兼恶寒,咳喘,舌苔薄白,脉浮滑或浮紧。治宜疏风清热,宣肺行水。方用越婢加术汤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多由外感风邪,肺卫受病,宣降失常,通调失职,以致风遏水阻,风水相搏,泛溢肌肤而成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眼睑头面先肿,继而遍及全身,上半身肿甚,来势迅速,皮肤薄而发亮,小便短少,或见恶寒重发热轻,无汗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或见发热重恶寒轻,咽喉肿痛,舌苔薄黄,脉浮数。

症情分析

风邪犯肺,宣发肃降失职,不能通调水道,风水相搏,水气泛溢,故水肿起于眼睑头面,上半身水肿较重;由于是外邪新感,所以发病较快,水肿迅速,皮肤发亮;上源不通,水液不能下输膀胱,则见小便短少。若伴见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,苔薄白,脉浮紧等症,为风水偏寒;若伴见发热重,恶寒轻,咽喉肿痛,舌红,脉浮数等症,为风水偏热。

治疗

治法

疏风利水

方药

越婢加术汤加减。

常用中药

麻黄、杏仁、防风、浮萍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、车前子、石膏、桑白皮、黄芩。

针灸治疗

水分、偏历、肺俞、阴陵泉、合谷、三焦俞、外关、列缺、委阳。毫针泻法。

转归预后

一般而言,阳水易消,阴水难治。阳水患者如属初发年少,体质尚好,脏气未损,治疗及时,则病可愈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