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经风热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脾经风热证,中医病证名,是指风热之邪侵袭脾经,以发热微恶风寒,口腔或口唇赤烂疼痛,或便泻夹有泡沫,口微渴,苔薄黄,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风赤疮痍、结膜结石、眼睑湿疹、沙眼、口疮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脾
就诊科室
眼科、口腔科
相关疾病
风赤疮痍、结膜结石、眼睑湿疹、沙眼、口疮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风赤疮痍
表现为胞睑皮肤红肿、痒痛、灼热、起水泡;或伴发热恶寒;舌苔薄黄,脉浮数。当除风清脾,用除风清脾饮加减。
2、结膜结石
表现为睑结膜内有一个或多个黄白色小颗粒,状若碎米,或隐于结膜内,或突出于外,触之坚硬,周围轻度充血,或有球结膜充血。突出于外者摩擦眼球,自觉涩痛、流泪、畏光。当清泻脾经风热,用内疏黄连汤加减。
3、眼睑湿疹
表现为眼胞睑红赤,灼痒肿痛,起疱,渗出粘液。当清脾热、除风邪,用除风清脾饮加减。
4、沙眼
表现为睑内红赤,颗粒隐隐,沙涩作痒,羞明流泪,舌淡红苔薄黄,脉浮数。用银翘散加减。
5、口疮
表现为以口颊、上颚、齿龈、口角溃烂为主,甚则满口糜烂,周围焮红,疼痛拒食,烦躁不安,口臭涎多,便秘溲赤,或伴发热。舌红,舌苔薄黄,脉浮数。当疏风清热解毒,用凉膈散加减。
病因
病因
本证由风热之邪侵袭脾经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微恶风寒,口腔或口唇赤烂疼痛,或便泻夹有泡沫,口微渴,苔薄黄,脉微数等。
症情分析
感受外邪则,微恶风寒;太阴经行口四周,邪循经而行,则口腔或口唇赤烂疼痛;邪气入脾,脾失健运,灼伤阴液,则便泻夹有泡沫,口微渴;苔薄黄,脉微数等为脾热之象。
治疗
治法
疏散脾经风热
方药
泻黄饮子。
常用中药
白芷、升麻、枳壳、黄芩、防风、半夏、石斛、甘草等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