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胃气阴两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胃气亏虚、胃阴不足而致,以胃脘痞闷、嘈杂、隐痛、喜按、饥不欲食、干呕、口渴、便干结、呃逆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

其它名称

胃气阴两亏证

发病部位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胃脘痛

多因饮食不节,脾胃素虚,更加七情内伤,肝气郁滞,气郁化火,横逆犯胃,灼伤胃阴,表现为脾胃肝之气阴两虚,症见胃脘隐痛胀满,胀甚于痛,嘈杂口干,神疲乏力时有噯气,大便溏薄,胃脘部时有灼热感,舌红,苔少,脉细弦无力,治宜调肝和胃气养阴,方选养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胃气亏虚、胃阴不足而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胃脘痞闷、嘈杂、隐痛、喜按、饥不欲食、干呕、口渴、便干结、呃逆。

症情分析

胃气亏虚,受纳腐熟功能减退,胃气失和,气滞中焦,则胃脘痞闷、嘈杂、隐痛、喜按,饥不欲食;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可见干呕,呃逆。口渴、便干结为胃阴虚有热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滋阴益胃

方药

麦门冬汤。

常用中药

麦门冬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粳米、大枣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