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胃气虚血瘀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胃气虚弱,胃阴亏虚,以胃院痞闷、嘈杂、隐痛、喜按,饥不欲食,或干呕呢逆,口微渴,便结,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西医学慢性胃炎、慢性十二指肠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胃动力不足等疾病中可见本证。

其它名称

胃气虚血凝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消化内科

相关疾病

慢性胃炎、慢性十二指肠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胃动力不足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以脘痞为主症的疾病,如胃缓、胃反、胆胀

症见胃脘痞满,食欲不振,形体消瘦,神疲乏力,或伴胃脘刺痛、拒按,甚或呕吐少量咖啡色液体,舌淡或有斑点,脉细涩。治宜健胃益气化瘀。方用异功散合桃红四物汤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胃气虚弱,胃阴亏虚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胃院痞闷、嘈杂、隐痛、喜按,饥不欲食,或干呕呢逆,口微渴,便结,脉弱等。

症情分析

胃气亏虚,受纳、腐熟功能减退,胃气失和,气滞中焦,则胃院痞闷、嘈杂、隐痛、喜按;胃气失和,不能下降,反而上逆,则时作干呕呃逆;气虚血瘀,阻滞于胃,饥不欲食;舌淡,脉弱,为气虚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健胃益气化瘀

方药

益胃汤合丹参饮。

常用中药

黄芪,党参,白术,甘草,大枣,饴糖,丹参,赤芍,桃仁,红花,大黄,川芎,水蛭,虻虫,茜草,五灵脂,干漆,地鳖虫,泽兰等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