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阳虚脱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心阳虚脱证,中医病证名。因病久阳气虚衰,渐致心阳衰败而欲脱,在病重虚衰的基础上出现冷汗淋漓,四肢厥冷,呼吸微弱,心悸怔忡,面色苍白,脉微欲绝,神志模糊等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高原胸痹、厥心痛、心厥、肺炎喘嗽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心
就诊科室
心血管内科
相关疾病
高原胸痹、厥心痛、心厥、肺炎喘嗽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心厥
症见面白,肢冷,冷汗淋漓,气息微弱,心悸,晕厥或昏迷,脉微,血压显著降低,治宜回阳固脱。方用参附汤加桃仁、红花、枣皮、干姜等。
2、高原胸痹
症见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冷汗淋漓,气息微弱,精神恍惚,舌淡,脉微或浮数无根。治宜回阳固脱。方用参附汤加味。
3、厥(真)心痛
胸痛剧烈,胸闷气短,面色苍灰,焦虑不安,四肢厥冷,冷汗不止,口唇青紫,舌质紫暗,苔白滑,脉微细或结代。治宜回阳固脱。方用参附汤加桃仁、红花等。
4、肺炎喘嗽
突然面白唇青,呼吸浅促,头额冷汗,四肢厥冷,虚烦不安,肝脏肿大,舌略紫,脉微弱疾数,指纹青紫过气关达命门,治宜温补心阳,救逆固脱。方用参附龙牡汤加丹参、红花。
病因
病因
由寒邪暴伤心阳,或痰瘀阻塞心脉,或失血亡津,气无所依,心阳随之外泄,或心阳虚进一步发展而成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,突然冷汗淋漓,四肢厥冷,面色苍白,呼吸微弱,或心悸,心胸剧痛,神志模糊或昏迷,唇舌青紫,脉微欲绝。
症情分析
心阳衰亡,不能外固,则冷汗淋漓;不能温煦四肢,故手足逆冷;宗气外泄,不能助肺司呼吸,故呼吸微弱;阳气外脱,脉道失充,故面色苍白无华;阳衰寒凝,血运不畅,瘀阻心脉,则见心胸剧痛,口唇青紫;心神涣散,则见神志模糊,甚则昏迷;脉微欲绝,为阳气外亡之证。
治疗
治法
回阳固脱
方药
参附汤。
常用中药
人参、附子、干姜、薤白、桂枝、炙甘草。
转归预后
本证为疾病过程中的重危证候,一般预后极差,如不及时抢救,阴阳离绝而亡。
就医
急诊(120)指征
当患者出现冷汗淋漓,四肢厥冷,面色苍白,呼吸微弱,或心悸,心胸剧痛,神志模糊或昏迷,唇舌青紫,脉微欲绝等症状时,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