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阳气虚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心阳气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心阳虚衰,运血无力,温运失司,以神疲气短,心悸怔忡,畏寒肢凉,自汗懒言,唇舌暗淡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虚眩、血厥、心衰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心
就诊科室
心血管内科
相关疾病
虚眩、血厥、心衰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虚眩
临床见心悸气短,头晕头痛,胸闷,多梦,健忘,神疲乏力,畏冷肢凉,面白舌淡,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。治宜温补心阳。保元汤加减。
2、血厥
临床见素体较弱,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,状若私人,身不动摇,默默不知人,目闭不能开,移时方醒,面色苍白,舌淡,脉细弱。治宜温补心阳。方用保元汤。
3、心衰
临床见心悸、气短,胸闷,神疲乏力,头晕,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,治宜补阳益气。方用保元汤加白术、茯苓、远志等。
病因
病因
心阳虚衰,运血无力,温运失司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神疲气短,心悸怔忡,畏寒肢凉,自汗懒言,唇舌暗淡等。
症情分析
心阳虚衰,推动、温运无力,心动失常,轻则心悸,重则怔忡;虚寒内生,温煦失职,故见畏寒肢冷;心气虚弱,鼓动无力,机能活动减少,故气短、神疲;气虚卫外不固,故自汗;唇舌暗淡为心阳气虚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温心阳补心气
方药
保元汤。
常用中药
黄芪、人参、甘草、肉桂、生姜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