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寒凝肝脉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由于寒邪侵犯,凝滞肝经,以少腹、前阴、颠顶冷痛及实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。常见于疝气,腹痛,痛经,带下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coagulation of cold in liver channel

其它名称

寒滞肝脉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妇科

相关疾病

疝气,腹痛,痛经,带下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疝气

表现为阴囊肿硬发冷,控睾而痛,阴茎不举,腰痛,畏寒喜暖,形寒肢冷,苔白,脉沉弦。由于阴寒外邪,入犯机体凝滞肝经。肝经寒凝气阻,发为寒疝。治宜温肝散寒,行气止痛。方用天台乌药散、暖肝煎加减。

2、腹痛

表现为痛势急暴,冷则加重,得暖痛减,四肢厥冷,口不渴,小便清,大便溏,舌苔白或白腻,脉象沉弦。由于外受寒邪或过食生冷所致。寒主收引,属于阴邪,寒入于内,阳气不通,脉络气血被阻,发为腹痛。治宜温中散寒。方用香砂理中汤、加味良附丸加减。

3、痛经

表现为经前或经期,小腹胀痛拒按,经血量少,经行不畅,经色紫黯有块,块下痛减,胸胁、乳房胀痛,舌紫黯,或有瘀点,脉弦涩。由于感寒饮冷,内伤于寒,致使风寒客于冲任、胞中,使精血凝滞不畅。治宜温经散寒,活血止痛。方用金匮温经汤、少腹逐瘀汤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感受寒邪,寒凝收引肝脉,使气血不畅,筋脉拘急而成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少腹冷痛,阴囊收缩,睾丸抽痛,或颠顶冷痛,遇寒痛甚,得温痛减,恶寒肢冷,舌苔白,脉沉弦或沉紧。

症情分析

足厥阴肝经绕阴器,循少腹,上颠顶。寒邪侵入肝经,凝滞气血,收引肝脉,故以少腹、前阴挛缩冷痛及颠顶冷痛为其临床特点;遇寒则收引凝滞更盛,故痛甚,得温则能散,故痛减;阴寒内盛,阻遏阳气,机体失温,故恶寒肢冷;舌苔白,脉沉弦或沉紧,为寒盛之征。

治疗

治法

暖肝散寒

方药

暖肝煎。

常用中药

吴茱萸、肉桂、艾叶、木香、香附、乌药、小茴香、淫羊藿等。

针灸治疗

1、针灸

(1)针刺

取足三里、三阴交、中极、关元、气海,用补法,每日1~2次。

(2)艾灸

主灸中极、关元、气海,亦可配三阴交,每次10~15分钟,每日2~3次。

2、推拿

在少腹及阴囊部轻轻揉按,并将阴囊轻轻上托,每日3~5次,每次15~20分钟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