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血虚寒凝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血虚而又有寒邪凝滞,血行不畅,以面色淡暗,头晕眼花,唇舌紫暗,手足不温,局部冷痛麻木,或妇女月经后期、量少色紫、经血夹块、经痛经闭,苔白脉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胸痛、胃痛、腹痛、脱疽、痹病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雷诺综合征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coagulation cold due to blood deficiency

就诊科室

风湿免疫科、妇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胸痛、胃痛、腹痛、脱疽、痹病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雷诺综合征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胸痹

症见卒然心痛如绞,形寒,甚则手足不温,或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头晕目眩,心悸健忘,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,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紧。治宜祛寒养血,宣痹痛阳,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(《伤寒论》)。

2、胃痛

症见胃脘疼痛,恶寒喜暖,得温痛减,遇寒加重,头晕神疲,手足不温,纳少,舌淡苔薄白,脉细弦紧。治宜温胃散寒,健脾养血,方用良附丸(《良方集腋》)合小建中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3、腹痛

症见胃见腹痛绵绵,时作时止,喜热恶冷;或腹痛拘急,手足不温,伴神疲乏力,形寒肢冷,胃纳不佳,面色无华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或紧。治宜温中补虚,散寒止痛,方用小建中汤(《伤寒论》)合理中丸(《伤寒论》)加减。

4、脱疽

症见患肢麻木不仁,肌肉抽搐,足趾暗红或青紫,四肢不温,喜暖怕冷,头晕目昏,面色无华,舌淡苔薄白,脉细紧或细涩。治宜养血温经,散寒通络,方用四物汤(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)合阳和汤(《外科全生集》)。

5、痹病

症见关节疼痛肿胀日久,屈伸不利,局部触之不温,遇寒加重,得热痛缓,兼见面色苍白无华,头晕目眩,心悸,纳少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紧或细涩。治宜益气养血,散寒通络,方用蠲痹汤(《百一选方》)。

6、月经不调,痛经

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期,月经量少,甚则闭经、痛经,或产后恶露不净,小腹冷痛,或宫寒不孕等症。治宜温经散寒,养血祛瘀,方用温经汤(《金匮要略》)加减。

7、雷诺综合征

症见肢端发凉,皮肤呈苍白色或淡红色,麻木疼痛,受寒冷刺激或情绪刺激即会发病。冬季天冷发病频繁,且明显加重;夏季天气热病情多缓解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微细。

病因

病因

因内伤杂病,阴血暗耗,或脾胃虚弱,生化不足,或急慢性失血,血脉空虚,寒邪乘虚而入,客于血脉,凝滞气机,血液运行不畅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肢体麻木,手足清冷,畏寒,心腹冷痛,得热则舒,头晕耳鸣,心悸失眠,面色暗淡无华,舌淡暗苔白,脉细涩。

症情分析

寒邪乘虚而入,客于血脉,凝滞气机,血液运行不畅,脏器、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,则头晕耳鸣,心悸失眠;寒邪遏制,阳气被郁,故见恶寒,手足清冷,心腹冷痛,得热则舒;舌淡暗苔白,脉细涩。为血虚亏虚,寒邪凝滞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补血温阳

方药

参桂鹿茸丸。

常用中药

人参、鹿茸(去毛)、山茱萸(酒炙)、地黄、熟地黄、白芍、龟甲(炒烫醋淬)、鳖甲(沙烫醋淬)、阿胶、杜仲(炒炭)、续断、天冬、茯苓、酸枣仁(炒)、琥珀、艾叶(炒炭)、陈皮、泽泻、没药(醋炙)、乳香(醋炙)、延胡索(醋炙)、红花、西红花、怀牛膝(去头)、川牛膝(去头)、鸡冠花、赤石脂(煅)、香附(醋炙)、甘草、秦艽、黄芩、白术(麸炒)、陈皮、木香、砂仁、沉香、当归、川芎、肉桂。

转归预后

血虚寒凝,日久不愈,则血液凝涩不行,络脉阻滞,以致瘀血内生,则易成为癥积痼疾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