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邪犯表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风邪犯表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风邪侵袭肤表,卫外功能失常,以汗出、恶风发热、脉浮缓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感冒、咳嗽、伤风鼻塞、汗证、水肿、瘾疹等病中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pathogenic wind invading the external
其它名称
风邪外袭证
发病部位
肺卫肌表
就诊科室
呼吸内科
相关疾病
感冒、咳嗽、伤风鼻塞、汗证、水肿、瘾疹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感冒
以恶风,鼻塞,流涕,喷嚏,头身痛,发热为主要症状,此系风邪外袭,肺卫失宣所致,治以解表祛风为大法,依据风寒、风热的不同,辅以辛温散寒或辛凉清热之法,分别选用荆防败毒散(《外科理例》)、银翘散(《温病条辨》)加减。
2、咳嗽
常为外感咳嗽初起,除有鼻塞、流涕、恶寒发热、头身痛等在表之症外以咳嗽,咳痰,咽喉瘅或痛为突出症状,此为风邪侵犯肺卫,肺失宣肃,肺气上逆所致,治当疏风解表,宣肺止咳,挟寒证时选止嗽散(《医学心悟》)加减,挟热证时选桑菊饮(《温病条辨》)加减。
3、伤风鼻塞病
以鼻窍不通,流涕、喷嚏频作,甚至不闻香臭为主要症状,此系风邪外袭,肺气失宜,清肃失常,鼻窍不利所致,临床有风寒、风热之别,风寒证治当辛温通窍,疏散风寒,方选通窍汤(《古今医鉴》)加减,风热证治当辛凉通窍,疏风清热,方选银翘散(《温病条辨》)加减。
4、汗证
本证多表现为自汗,常见于体弱,阴阳失调而外受风邪的患者,因营卫不调,卫表失和,腠理开泄故见汗出恶风,或微恶风寒,或有徽热,肢体酸楚,半身或局部出汗等症状,治当解肌祛风,调和营卫,方选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加减。
5、水肿病
阳水,因风邪袭于肺卫之表,肺失宣降,水道失调,风水相搏,流溢肌肤,故水肿迅起,始发于头面、眼睑,继而遍及四肢,甚则全身浮肿,并伴有恶寒发热、咳喘、小便不利等症。治宜散风宣肺行水,方选越婢加术汤(《金匮要略》)加减。
6、瘾疹
多因人体媵理不密,卫气不固,风邪乘隙侵袭,阻于皮肤之间,内不得通,外不得泄而致,其特征是发病迅速,皮肤随处均可发生局限性风团,并伴有瘙痒,消退迅速,不留痕迹。若挟寒邪,治宜疏风散寒,调和营卫,方选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加减;若挟热邪,治宜疏风清热,方选消风散(《外科正宗》)加减。
病因
病因
多因气候多变,生活起居失慎,或体虚卫表不固,风邪外袭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恶风发热,汗出,舌苔薄白,脉浮。
症情分析
风邪犯于表,卫气与邪抗争,郁而不宣,则发热;不能正常温养肌肤,则恶寒;风邪易袭肺脏,所以见鼻塞流涕,喉痒,卫气郁阻,经脉不利,则头痛。舌苔薄白,脉浮,均为风邪在表之征象。
治疗
治法
疏风解表
方药
荆防达表汤。
常用中药
荆芥、防风、紫苏叶、白芷、橘红、杏仁、生姜等。
针灸治疗
取穴大椎、合谷、风池、列缺,中强刺激,一般用泻法。
转归预后
风邪犯表证起病急,变化迅速,一般病程较短,病势轻浅。风邪易与寒、热、湿、毒之邪相兼为病,临床当详辨之。气候突变、生活起居失调时易感邪而得,体质壮实之人以表实证居多,体虚之人,卫表不固,肌腠硫松,得之易成虚实挟杂之证,若再兼挟湿热、疫毒犯表,则症状表现较重,若治不及时,邪气由表入里,则酿成表里同病,或转为里证,或变生他证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