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气互结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痰气互结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痰气相互阻结,以情志抑郁,失眠多梦,或觉喉中有物梗阻,胸胁满闷,痰多,苔白腻,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胸痹、梅核气、噎膈、癫病、瘿瘤、瘰疬等疾病中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intermin-gled phlegm and qi
其它名称
痰气郁结证、痰气交阻证
发病部位
肝,脾
就诊科室
心血管内科、肿瘤科、精神心理科
相关疾病
胸痹、梅核气、噎膈、癫病、瘿瘤、瘰疬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胸痹
痰气痞结于胸,气机不畅则导致,表现为胸闷痞满,短气不利,痛引心背,俯仰不舒,治宜宣通降逆,行气化痰,方选橘枳姜汤《金匮要略》化裁。
2、梅核气
痰气搏结于咽部则成,表现为咽喉如梅核或败絮堵塞,咽之不下,吐之不出,胸闷痞满,气郁不畅,治宜理气消痰,方选四七汤《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化裁。
3、噎膈
痰气交阻于食道则致,表现为吞咽梗阻,呕恶痰涎,胸膈痞满,口干咽燥,早期舒畅时可稍缓解,治宜开郁化痰润燥方选启膈散《医学心悟》)化裁。
4、癫病
痰气郁结,蒙蔽神明可导致,表现为神情抑郁淡漠,沉默痴呆,行动迟缓,语无伦次,治宜理气解郁,化痰开窍,方选导痰汤《济生方》)化裁。
5、瘿瘤
痰气互结于经络可成,常见颈前肿物,漫肿或结块,皮色不变,按之柔软,治宜理气解郁,化痰软坚,方选海藻玉壶汤《外科正宗》)加减。
6、瘰病
结于颈项、胶、胯之间,表现为局部出现结块如豆,累累如贯珠状,数目不等,无痛无热,以后逐渐增大串生,或有微痛,治宜疏肝解郁,软坚化痰,方选消瘰丸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化裁。
病因
病因
由七情怫郁,气机郁滞不畅;或由外感邪气,阻滞气机,或因久病郁滞,造成气运不畅。痰的形成,由阳虚不运,水不化津而成痰;或热邪灼津熬成痰液;或由脏腑虚损,气化失司,津化为痰。由气机郁滞,使津液不能输布,可生痰饮;而痰饮滞留,又反阻滞气机通畅,于是痰气交阻,发是为证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咽喉如有梅核阻塞,胸膈痞闷或窜痛,情志抑郁,急躁易怒,咳嗽痰稠,善太息,或妇女月经不调,舌苔腻,脉弦滑。
症情分析
痰阻气滞阻于咽膈,出现梅核气,其表现为咽中如有物梗,吞吐不利,胸闷胁胀,常随情绪变动而加重或减轻。情志抑郁,神明受蒙,出现抑郁寡欢、兴趣索然,严重的出现癫证及痴呆证。痰气交结成症积,如痰核、瘰疬、瘿瘤等。
治疗
治法
理气化痰
方药
四逆汤合二陈汤。
常用中药
半夏、南星、茯苓、贝母、枳实、厚朴、青皮、陈皮、苏叶、郁金等。
转归预后
痰气互结不解,病情迁延不愈,可使脏腑气血受损,出现脏腑虚损证或气血两虚证,严重的可导致脏器败绝,虑及性命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