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瘀化热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痰瘀化热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痰瘀互结,日久化热,以患处肿硬、灼热、刺痛,胸闷,咳痰色黄或夹血块,舌暗红或有斑点,苔黄腻,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恶核等疾病中。
就诊科室
肿瘤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恶核
症状详情
常见病
恶核
临床上见发热,夜暮尤甚,胸胁满闷,胁下痞块,或见瘰疬,舌暗红有瘀点,苔黄腻,脉弦滑。治宜清热祛痰化瘀,当用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。
病因
病因
本证由痰瘀互结,日久化热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患处肿硬、灼热、刺痛,胸闷,咳痰色黄或夹血块,舌暗红或有斑点,苔黄腻,脉弦涩等。
症情分析
痰瘀互结,壅塞经络,聚而生热,结而成块,则患处肿硬、灼热、刺痛,胸闷,咳痰色黄或夹血块;舌暗红或有斑点,苔黄腻,脉弦为痰瘀互相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热祛痰化瘀
方药
柴胡陷胸汤合失笑散。
常用中药
柴胡、姜半夏、小川连、苦桔梗、黄芩、瓜蒌仁、小枳实、生姜、五灵脂、蒲黄。
转归预后
本病为有形之邪互结,难以消散,预后不良,多在1年内死亡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