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寒凝阳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阴寒凝滞,损伤阳气,以形寒肢冷,畏寒喜温,神疲,小便清长,大便清冷,局部冷痛,舌淡苔白滑,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冷性脂膜炎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due to yin excess

其它名称

阴盛阳虚证、阴盛阳衰证

就诊科室

血管外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冷性脂膜炎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

出现本证见患肢发凉,肢端皮肤温度降低,有麻木感,患肢皮肤色苍白,或疼痛,或走路时抽筋,或跛行,足背动脉搏动减弱,苔白润,舌质淡,脉沉细。治宜温经散寒,补阳通络,方用阳和汤。

2、冷性脂膜炎

出现本证见四肢厥逆,恶寒蜷卧,极度疲乏,昏昏欲睡,呼吸微弱,舌苔白,脉沉微细。治宜回阳救逆,温通血脉,方用四逆散加人参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阴寒凝滞,损失阳气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形寒肢冷、畏寒喜温、神疲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清冷、局部冷痛、舌淡苔白滑、脉沉迟等。

症情分析

阴寒凝滞,损失阳气,阳气不能敷布,形寒肢冷,畏寒喜温。脾阳不运,胃不消谷,故见大便清冷;舌淡,苔白,脉沉迟为阳气为寒邪所伤之征。

治疗

治法

温阳散寒

方药

四逆汤。

常用中药

制附子、干姜、炙甘草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