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寒凝血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寒邪凝滞,血液亏虚,以面色苍白紫暗,局部冷痛,形寒肢冷,或挛急不舒,头晕眼花,妇女月经量少色暗,舌淡苔白,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冻疮、痛经等疾病中。

就诊科室

妇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冻疮、痛经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冻疮

症见患处麻木冷痛,暗红漫肿,或有水疱,感觉迟钝或消失,神疲乏力,形寒肢冷,面色少华,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治宜温经散寒,养血活血,方用人参养荣汤合阳和汤加减。

2、痛经

症见正值经期小腹冷痛,喜按,得热痛减;月经量少,色黯清稀,或夹小血块;腰脊酸冷,小便清长;舌质淡,苔白润。方用艾附暖宫丸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寒邪凝滞,血液亏虚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面色苍白紫黯、局部冷痛、形寒肢冷,或挛急不舒、头晕眼花、妇女月经量少色黯、舌淡苔白、脉沉细。

症情分析

寒客冲任,血为寒凝,可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暗。寒伤阳气,阳气不能敷布,故面色苍白,局部冷痛,形寒肢冷或挛急不舒;舌淡,苔白,脉沉细为寒凝血少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温经散寒、补益气血

方药

当归四逆汤。

常用中药

当归、桂枝、芍药、细辛、通草、甘草、大枣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