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胎毒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婴儿因母体遗毒所致,以皮肤出斑疹,或赤烂、脱皮,或目赤溃烂,或口舌、咽喉赤烂,大便腥臭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丹毒、毛囊炎、异位性皮炎等疾病中。

其它名称

胎毒内蕴证、胎毒蕴结证

就诊科室

小儿科、皮肤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丹毒、毛囊炎、异位性皮炎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丹毒

病发婴幼儿,局部病变多首发于脐围臀腿,红斑可迅速向外扩散,重者可遍布全身,赤身光亮。伴高热,啼哭惊叫不安,甚或惊厥。苔黄,脉数。治宜凉血清热解毒,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。

2、毛囊炎

症见父母患疮受孕所生胎儿,出生后无皮,红肉赤裸,口唇、眼角糜烂,严重时体无完肤、赤烂,甚至呈紫黑。治宜扶正化毒,佐以生皮,方用全蝎生皮散加减。

3、异位性皮炎

多见于肥胖婴儿,皮疹潮红、丘疹、抓破溢水,甚则黄水流滋,形成黄痂。大便干、小便黄赤,指纹红赤,脉滑数。治宜凉血解毒,清火利湿,方用消风导赤汤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婴儿因父母遗毒而致病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皮肤出斑疹,或赤烂、脱皮,或目赤溃烂,或口舌、咽喉赤烂,大便腥臭等。

症情分析

毒盛生热,外透肌肤六腑,则皮肤出斑疹,或赤烂、脱皮,或目赤溃烂,或口舌、咽喉赤烂,大便腥臭等。

治疗

治法

清热解毒

方药

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。

常用中药

黄连、黄柏、黄芩、栀子、金银花、蒲公英、野菊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子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