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痰迷心窍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痰浊蒙闭心神,以神识痴呆,朦胧昏昧,或神情抑郁、举止失常,或昏不知人、喉中痰鸣,胸闷痰多,面色晦暗,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中风、癫病、痫病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heart spirit confused by phlegm

其它名称

痰蒙心神证、痰迷心包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神经内科

相关疾病

中风、癫病、痫病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中风

表现为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痰涏壅盛,面色晦暗,舌苔白膩,脉象沉滑。此因过食肥甘厚味,脾失健运,聚湿生痰,加上忧思恼怒,或房劳所伤,或劳累过度,以致阴亏于下,肝阳暴张,风痰走窜经络,蒙蔽心窍发为中风。治疗采用辛温开窍,除痰熄风之法,常选苏合香丸(《和剂局方》)一粒灌服或鼻饲开窍,并用涤疲汤(《济生方》)加减。

2、癫病

临床以神情抑郁,表情淡漠,喃喃自语,语无伦次为特点。多因思虑太过,所愿不得,肝气被抑,脾气不升,精微不布,化湿生痰,蒙蔽神明,发为本病。治疗侧重疏肝解郁,化痰开窍,多选用逍遥散(《和剂局方》)合涤痰汤(《济生方》)加减。

3、痫病

症见发痈时口吐涏沫,喉中痰鸣,神志昏愤,抽搐时作,面色晦暗,苔腻脉滑。本证的形成,是由于七情失调,突受惊恐;先天因素,母腹受惊;脑部外伤,元神受损;饮食失节,脾气损伤;患病之后,脏腑受累;造成脏腑失调,痰浊阻滞,气机逆乱,风痰蒙蔽心神清窍,发为本证。治以化湿除痰,顺气定瘸。方药选五生丸(《验方》)用二陈汤(《和剂局方》)煎剂送服。

病因

病因

多由感受湿浊之邪,阻遏气机;或因情志不遂,气机郁滞,气不行津,津聚为痰;或痰浊挟肝风内扰,致痰浊蒙蔽心神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意识模糊,甚则昏不知人,或精神抑郁,表情淡漠,神识痴呆,喃喃独语,举止失常,或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口吐涎沫,喉有痰声。并见面色晦滞,胸闷呕恶,舌苔白腻,脉滑。

症情分析

痰浊蒙蔽心窍,神明失司,故见意识模糊,甚则昏不知人。气郁痰凝,痰气搏结,阻蔽神明,则神识痴呆,精神抑郁,表情淡漠,喃喃独语,举止失常。若痰浊挟肝风闭阻心神,则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口吐涎沫,喉中痰鸣。痰浊内阻,清阳不升,浊气上泛,故见面色晦暗;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则胸闷作呕。舌苔白腻,脉滑,均为痰浊内盛的征象。

治疗

治法

化痰开窍

方药

至宝丹。

常用中药

生乌犀(水牛角代)、生玳瑁、琥珀、朱砂、雄黄、牛黄、龙脑、麝香、安息香、金箔、银箔。

转归预后

痰浊为有形之邪,其形成往往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,而痰迷心窍常由情志刺激或外邪干犯等诱因而突然发作,发作时来势急、病情重,应该引起注意。一般宜豁痰开窍,痰浊去而神识清,则病有向愈之候,否则恐虑及生命;亦有如痫症之发作者,时发时止,醒后一如常人,但病情顽固,不易根治;部分中风患者,可留下肢体偏瘫,舌强语蹇等后遗症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