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肝肾气逆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肝肾气机阻滞、逆乱,以两胁连及少腹胀痛,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胸咽,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奔豚病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qi counter-flowing in liver and kidney

发病部位

肝,肾

就诊科室

精神心理科

相关疾病

奔豚病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奔豚气病

为情志刺激导致气机失调,肝气郁结,日久化热,随冲气上逆而致。临床表现为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,脘腹疼痛,寒热往来。方用奔豚汤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由肝肾气机阻滞、逆乱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两胁连及少腹胀痛,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胸咽,脉弦。

症情分析

肝肾气滞,不通则痛,则两胁连及少腹胀痛,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胸咽,脉弦。

治疗

治法

平冲降逆

方药

奔豚汤。

常用中药

甘草、川芎、当归、半夏、黄芩、生葛、芍药、生姜、桑白皮。

转归预后

若不及时治疗,气机逆乱,邪气壅盛,上蒙清窍,则出现神昏,牙关紧闭,两手握固等气闭证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