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肺两虚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脾肺两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脾肺两脏气虚,以咳嗽声低,气短而喘,吐痰清稀,食少,腹胀,便溏,舌淡苔白滑,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盗汗、哮病等疾病中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spleen and lung
其它名称
土不生金证
发病部位
脾,肺
就诊科室
呼吸内科
相关疾病
盗汗,哮病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盗汗
见时常盗汗,精神短少,心跳不安,舌质淡,脉细弱。治宜健脾益气,敛阴止汗。方用归脾汤加减。(周慎《全科医生常用方剂手册》)
2、哮病
见气短声低,喉中时有轻度哮鸣,痰多质稀,色白,自汗,怕风,常易感冒,倦怠无力,食少便溏,舌质淡,苔白,脉细弱。治宜健脾益气,补土生金。方用六君子汤加减。(周仲英
《中医内科学》)
病因
病因
多因久病咳喘,耗伤肺气,肺虚及脾;或饮食劳倦,脾胃受损,土不生金,累及于肺。
病机
多因肺虚及脾,或由脾虚及肺而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以咳嗽声低, 气短而喘, 吐痰清稀, 食少, 腹胀, 便溏, 舌淡苔白滑, 脉弱等为常见症。
症情分析
久病咳喘,肺气受损,呼吸功能减弱,宣降失职,故咳嗽声低,气短而喘;脾气亏虚,运化失职,故食少,腹胀,便溏;脾肺气虚,水津不布,聚湿成痰,故吐痰清稀,舌淡苔白滑,脉弱。
治疗
治法
补脾益肺
方药
参苓白术散
常用中药
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药、莲肉、扁豆、砂仁、薏苡仁、桔梗。
针灸治疗
肺俞、气海、膻中、膏肓、太渊、足三里、定喘等。毫针补法。可酌用灸法或拔罐。
其他治疗
在相关穴位进行穴位贴敷法、穴位埋线法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