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风热夹湿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风湿热邪侵袭肌肤,以发热、渴不多饮、肢体困重,或目赤肿痛、睑缘湿烂,或皮肤湿疹、水痘、瘙痒、流水,舌红苔黄腻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水痘、痒疹、迎风赤烂、手足口病等疾病中。

就诊科室

皮肤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水痘、痒疹、迎风赤烂、手足口病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水痘

偏于气分,又称轻症。发热轻微,鼻塞流涕,喷嚏咳嗽,1-2d或以后,水痘出如露珠,稀疏椭圆,疱液清彻明亮,四周淡红,兼有瘙痒。二便调,舌红苔薄白,脉浮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祛湿,方用银翘散加减。

2、痒疹

症见发病较急,风团性丘疹色淡红或黄褐色,质较硬,剧烈瘙痒。苔薄,脉浮数。治宜祛风清热,方用痒疹一号方。

3、迎风赤烂

症见睑弦红赤湿烂,见风尤甚,痛痒并作,畏光难睁,舌淡红苔薄黄,脉弦。治宜疏风清热除湿,方用柴胡散加减。

4、手足口病

多见于疾病初期。发热,手掌足底、指(趾)背侧见红色丘疹为主,灌浆疱疹少见,口舌疱疹,糜碎灼痛,流涎拒食,臀部偶见红色丘疹。常伴流涕、轻咳等肺部表证,舌红、苔薄、脉浮数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透疹,方用银翘散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风热时邪犯及肺卫,时邪挟内湿透于肌表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发热、渴不多饮、肢体困重,或目赤肿痛、睑缘湿烂,或皮肤湿疹、水痘、瘙痒、流水,舌红苔黄腻等。

症情分析

风热时邪伤及肺卫,故见发热、喷嚏、鼻塞流涕、咳嗽、苔薄白、脉浮数;时邪与内湿相搏透于肌表,故水痘显露;神气清爽,二便如常,为正气充沛,抗邪力良好之征象。

治疗

治法

疏风清热祛湿

方药

消风散。

常用中药

当归、生地、防风、蝉蜕、知母、苦参、胡麻、荆芥、苍术、牛蒡子、石膏、甘草、木通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