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寒假热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真寒假热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本为阴寒内盛,但由于阴盛于内,而格阳于外,既见真寒症见,同时又见假热症状的一类证候。临床表现为面红烦躁,口渴欲热饮,身热而欲加衣被,小便清长,舌淡苔白。常见于少阴病、久泄不止、少阴病阴盛戴阳证、太阳病等疾病中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true cold disease with false heat manifestation
相关疾病
少阴病、久泄不止、少阴病阴盛戴阳证、太阳病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少阴病
少阴病阴盛格阳证见于《伤寒论》:“少阴病,下痢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利止,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”治宜扶阳抑阴,宣通内外,方用通脉四逆汤。
2、久泄不止
久泄不止阴盛格阳证见于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》:“下利清谷者,必郁冒,汗出而解,病人必微厥。所以然者,其面戴阳,下虚故也。”
3、少阴病阴盛戴阳证
本证见于少阴病阴盛戴阳证,如《伤寒论》:“少阴病,下利,白通汤主之。”同时见恶寒蜷卧,精神萎靡,下利清谷,四肢厥冷,脉微细等,治宜散寒回阳,方用白通汤,若伴身热,心烦,干呕,甚或厥逆无脉,治宜破阴回阳,方用白通加猪胆汁汤。
4、太阳病
太阳病阴盛格阳证见于《伤寒论》:“下之后,复发汗,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,不渴,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者,干姜附子汤主之。”
病因
病因
阳气大衰,阴寒内盛,虚阳浮越于外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面红烦躁,口渴欲热饮,身热而欲加衣被,小便清长,舌淡苔白。
症情分析
脾肾阳虚,温运无力,故久泻久痢,下利清谷;神失温养,则精神不振;阳虚气弱,机能衰减,则倦怠乏力;阴寒内盛,格阳于外,故身虽热,但喜加衣被而手足冷,面颊时而泛红如妆;阳虚寒盛,故小便清;舌淡胖嫩,乃阳虚寒盛之象;脉浮大无力,乃虚阳外浮之征。
治疗
治法
热因热用
方药
白通加猪胆汁汤。
常用中药
葱白、干姜、附子、(生)人尿、猪胆汁。
转归预后
本证通常出现在体弱,年高之人及病情危重阶段。证候发展有两途,一为疾病向好的方面发展,阴阳相敛,证候转为阴寒内盛证,手足渐温,浮阳得敛,为顺证;另一方面为疾病转重,阴阳离决,为死证,逆证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