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分湿热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气分湿热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湿热侵迫气分,以身热不扬,胸闷腹胀,身目发黄,肢体困倦,呕恶,尿黄,舌红苔黄腻,脉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在临床上大致可表现为湿重于热、热重于温,湿热并重等三种不同的证候类型。并易兼挟食滞、痰阻、外发白㾦等症,证候多属实。常见于湿阻、湿温病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肠伤寒、斑疹伤寒、钩端曝旋体病、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中可见本证。
英文名称
syndrome of dampness-heat in qifen
发病部位
气分
就诊科室
感染性疾病科
相关疾病
湿阻、湿温、肠伤寒、斑疹伤寒、钩端曝旋体病、登革热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湿阻
湿阻中气分湿热证症见身热不扬,肢体沉重疼痛,脘腹疲胀,纳呆欲呕,口腻不渴,或渴不欲饮,舌红,苔黄腻,脉濡数。治宜清化湿浊,方用三仁汤。
2、湿温
湿温病中气分湿热证症见身热起伏,午后热甚,持续不退,汗出不解,面色晦垢,口渴不欲饮,脘痞腹胀,便溏或秘,或胸腹出现红疹、白㾦,或皮肤巩膜发黄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苦辛通降,清热化湿,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。
病因
病因
本证多见于夏季或夏秋之交,天气炎热,南湿较多,相互蒸踏而致湿热之那相含从口鼻而入,侵袭人体,困滞于中焦脾胃,气机不利,弹胃呆腻,升降运化失司所致或因夏暑气候炎热,人体外受暑热之邪,内而恣食生冷瓜果,甘肥厚腻之品,损伤牌胃运化失司,湿邪内生,内外合邪所致;亦可见于素体湿盛,外感热之邪。
表现
临床表现
身热不扬,胸闷腹胀,身目发黄,肢体困倦,呕恶,尿黄,舌红苔黄腻,脉濡数或滑数。
症情分析
湿热之邪,侵迫气分,阻滞气机,阻遏清阳,故见身体困重,胸闷腹胀,肌肉酸痛。气机受阻,脾胃运化失调则见纳呆、恶心等。舌红苔黄腻,脉濡数是湿热内蕴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热利湿
方药
甘露消毒丹。
常用中药
飞滑石、淡黄芩、绵茵陈、石菖蒲、川贝母、木通、藿香、连翘、白蔻仁、薄荷、射干。
针灸治疗
针刺取足三里、天枢、合谷、曲池、内关、中脘等,用泻法,持续捻针,每日1-2次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