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肝火犯胃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因肝火盛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所致,以胁肋胃脘灼热作痛、口苦口干、呕吐苦水、便结尿黄、舌红苔黄、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吐血、胃瘅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肝,胃

就诊科室

消化内科、中医科、脾胃病科

相关疾病

吐血、胃瘅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吐血

症见吐血色红或紫黯,口苦胁痛,嘈杂泛酸,心烦易怒,舌质红绛,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泻肝清胃,凉血止血,方用丹栀逍遥散。

2、胃瘅

症见口苦胁痛,吐血色暗,心烦易怒,舌质红绛,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泻肝清胃,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因肝火盛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胁肋胃脘灼热作痛、口苦口干、呕吐苦水、便结尿黄、舌红苔黄、脉弦数等。

症情分析

肝为刚脏,郁怒伤肝,气机郁结,郁久化火,火热炽盛,横逆犯胃,故见胃脘灼痛,烦躁易怒,呕吐苦水;肝胆之火随经脉上逆,故口苦口干;舌红苔黄、脉弦数均为肝火犯胃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泻肝清胃

方药

化肝煎。

常用中药

青皮、陈皮、芍药、牡丹皮、栀子(炒)、泽泻、贝母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