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胃阴虚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肝胃阴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因阴液亏虚,肝胃失和所致,以口苦口干、胁肋脘腹隐隐灼痛、便结尿黄、舌红少津、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胰胀、胃癌、肝癌、吐血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肝,胃
就诊科室
消化内科、肿瘤科
相关疾病
胰胀、胃癌、肝癌、吐血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胰胀
症见上中腹隐痛,连及两胁,纳呆,咽干口渴,烦躁,头晕目眩,形体消瘦,手足心热,大便臭秽,舌红少津,苔剥脱,脉细数。治宜滋养肝胃,方用一贯煎加丹皮、延胡索、山药等。
2、肝癌
症见右胁隐痛,纳少呕恶,口干口苦,喜凉恶热,大便干结,舌红苔光,脉象弦细。治宜滋肝养胃,方用一贯煎。
3、胃癌
症见胃脘胀饱隐痛,痛连两胁,嗳气,呃逆或呕吐,口苦口干,渴喜饮水,大便干结,舌质红,少苔或无苔,脉弦细。治宜滋养肝胃,方用一贯煎。
4、吐血
症见吐血量多色红,脘胁隐痛,嘈杂吐酸,颧红烦热,盗汗,咽干口燥。舌红少苔,脉细弦细。治宜滋补肝胃,方用玉女煎加一贯煎加味。
病因
病因
因阴液亏虚,肝胃失和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口苦口干、胁肋脘腹隐隐灼痛、便结尿黄、舌红少津、脉弦细数等。
症情分析
肝郁气滞,经气不利,故胁肋胀痛;肝气横逆,滞于胃脘,则胃脘胀满疼痛,食入停滞;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则呃逆,嗳气;气郁于胃,久则化热,故吞酸,苔薄黄。脉弦为肝气郁结,肝失条达所为。
治疗
治法
滋补肝胃
方药
养胃汤。
常用中药
厚朴、干姜、川芎、丁香、灸甘草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