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虫毒湿热结肤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由虫毒与湿热之邪侵袭、蕴结于肌肤而出现的临床表现的概称。多因腠理虚疏,虫毒袭染,酿毒化热,发于皮表;或地剧卑湿,湿热之邪客于肌肤,蕴久生虫化毒,发于肌肤。常见于肥疮、脚湿气、阴癣、麦疥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肌肤

就诊科室

皮肤科

相关疾病

肥疮、脚湿气、阴癣、麦疥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肥疮

症见初起头发根部发红,起小脓疱,结成黄痂,黄痂互相融合,增大变厚,中心凹陷,有毛发穿过,边缘翘起,形如碟状。揭去黄痂,显露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或溃疡面,散发出鼠屎样臭味,瘙痒明显,可伴有溲赤便秘,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热除湿,杀虫解毒,以外治法为主,采取局部用药即可直达病所,方用肥油膏(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)外涂。

2、脚湿气

症见足底部水疱攒集,足趾缝浸渍糜烂,蔓延成片,覆以白皮,抓破津水,赤烂蜕皮,基地红肿,或见红丝走窜,臀核肿大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除湿,解毒杀虫,以外治法为先,方用枯矾散(《外科正宗》),撒于患处或脚气药水(《中医外科学》)涂搽患处。

3、阴癣

症见阴股部潮湿多汗,上起红斑,约指甲盖大小,逐渐向外扩散,或长或圆,匡廓清晰,四畔微微隆起,颜色红赤,上生针尖大小粟粒、水疱,浸淫蔓延,瘙痒疼痛,搔之流滋,兼有溲赤便干,舌质红苔黄腻,脉弦滑。治宜解毒杀虫,清热除湿,以外治法为主,方用阴癣药水1号(《中医外科学》)外涂患处,兼服龙胆泻肝汤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4、麦疥

症见皮肤瘙痒,多发粟疹,状若蚊啄,逐渐隆起如风团,顶端有水疱,瘙痒无度。若过度搔抓,则皮肤溃破成脓,周围臀核肿大疼痛,兼见头身疼痛,发热恶寒,胸闷痞满,舌质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除湿,解毒杀虫,方用皮炎汤(《朱仁康临床经验集》)合平胃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腠理虚疏,虫毒袭染,酿毒化热,发于皮表;或地居卑湿,湿热之邪客于肌肤,蕴久生虫化毒,发于肌肤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皮肤生粟疹水疱,焮红漫肿,糜烂渗出,滋水结痂,瘙痒疼痛。可伴有胸闷腹满,身热烦躁,恶心呕吐,小便短赤,大便不爽,舌质红苔黄腻,脉弦滑。

症情分析

湿热冲毒互结,郁而生热,泛于皮表,则皮肤生粟疹水疱,焮红漫肿,糜烂渗出,滋水结痂,瘙痒疼痛;热盛伤阴,扰乱心神,则身热烦躁;湿气困脾,脾失健运,则胸闷腹满,恶心呕吐;小便短赤,大便不爽,舌质红苔黄腻,脉弦滑为湿热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杀虫解毒、清热祛湿

方药

苦参汤。

常用中药

苦参、蜀椒、川柏、地肤子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