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轮阴虚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气轮阴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燥热伤阴,或肺失肃降,津液不能上布,出现白睛干燥失泽,干涩,目焮热等病变的证候。多因余热未尽,隐伏脾肺,或肺阴不足,或肝肾亏损,阴血不尊,气轮失养所致。常见于白涩症、火疳、金疳、暴风客热、白睛溢血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目
就诊科室
眼科
相关疾病
白涩症、火疳、金疳、暴风客热、白睛溢血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白涩症
症见眼干涩不爽,泪少,瞬目频频,微畏光,不耐久视,白睛失于润泽,全身症见口咽干燥,舌红,少苔,脉细弱。肺阴不足者,治宜养阴清肺,方用桑白皮汤(《审视瑶函》)。肝肾亏损者,治宜滋养肝肾,方用杞菊地黄丸(《医级》)。津亏泪少者,治宜养阴生津,方用增液汤(《温病条辨》)。
2、火疳
症见眼干涩不爽,白睛结节红赤难尽,鼻干咽燥,舌红无苔,脉细而数。治宜养阴清热,方用养阴清肺汤(《重楼玉钥》)。
3、金疳
症见眼干涩不舒,白睛微红,其上颗粒经久不消,或易反复,或口咽干燥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治宜养阴清热,方用养阴清肺汤(《重楼玉钥》)。
4、暴风客热
症见眼干涩不爽,红赤未尽,舌红少津,脉细而数。治宜养阴除热,清解余毒,方用滋阴降火汤(《审视瑶函》)。
5、白睛溢血
症见白睛表层一片鲜红,境界清晰,全身兼见头晕目眩,颧红口干,舌红脉细。治宜滋阴降火,方用知柏地黄丸(《医宗金鉴》)。
病因
病因
多因余热未尽,隐伏脾肺,或肺阴不足,或肝肾亏损,阴血不尊,气轮失养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白睛不红不肿,或稍有赤脉,眼干涩不爽,泪少,瞬目频频,微畏光,不耐久视,甚则可有黑睛细点星翳,视物不清,全身症见干咳少痰,咽干便秘,偶有烦热。舌红,苔薄白少津,脉细无力。
症情分析
肝肾亏虚,血不能上荣于目,则白睛不红不肿,或稍有赤脉,眼干涩不爽,泪少,瞬目频频,微畏光,不耐久视,甚则可有黑睛细点星翳,视物不清;阴虚久病,累及全身,阴虚火旺,则干咳少痰,咽干便秘,偶有烦热。舌红,苔薄白少津,脉细无力。
治疗
治法
滋阴清肺
方药
养阴清肺汤。
常用中药
大生地、麦冬、玄参、生甘草、薄荷、贝母、丹皮、白芍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