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肝胆湿热气滞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因湿热内蕴,肝胆气滞所致,以胁肋胀痛,或胁下有痞块,身目发黄,发热,口苦,纳呆呕恶,厌油腻,尿黄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黄疸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肝,胆

就诊科室

感染性疾病科

相关疾病

黄疸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黄疸

症见身目小便黄,腹胀明显,小便短少,大便干,发热,无汗或头汗出,胃脘热痛,不欲食,舌红,苔黄,脉弦。治宜清肝利胆,理气退黄。方用栀子大黄汤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因湿热内蕴,肝胆气滞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胁肋胀痛,或胁下有痞块,身目发黄,发热,口苦,纳呆呕恶,厌油腻,尿黄,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等。

症情分析

湿热蕴阻,肝胆疏泄失职,气机不畅,则胁肋胀痛;湿热内阻,胆汁不循常道,泛溢肌肤,则身目发黄;湿热郁蒸,胆气上溢,则口苦;湿热内阻,脾胃升降、纳运失司,胃气上逆,则厌食恶油,泛恶欲呕,腹部胀满,大便不调。发热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滑数,均为湿热内蕴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清热化湿行滞

方药

茵陈蒿汤。

常用中药

茵陈蒿、栀子、大黄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