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肾气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肾气虚弱,以耳鸣,腰酸,性欲减退,头晕健忘,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耳鸣、耳聋、虚劳、腰痛、阳痿、遗精、眩晕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糖尿病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性肾炎、腰肌劳损、前列腺炎、性机能失常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可见本证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kidney qi

其它名称

肾气不足证、肾气亏虚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肾内科

相关疾病

耳鸣、耳聋、虚劳、腰痛、阳痿、遗精、眩晕、糖尿病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性肾炎、腰肌劳损、前列腺炎、性机能失常、更年期综合征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腰痛

临床表现为腰痛酸软,绵绵不绝,腿膝无力,遇劳更甚,卧则减轻等特点,多因久病、年高、房劳等因素,使肾气亏虚所致。治宜补肾健腰,方选青蛾丸(《局方》)合左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。

2、耳鸣、耳聋、眩晕

临床可见耳鸣,耳聋,头晕,目眩,精神萎靡,腰酸软等症。治宜补肾理虚,方选耳聋左慈丸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或右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之类。

3、阳痿、遗精

临床可见阳事不用,遗精早泄,性欲减退,神疲肢软,头晕等症,多以恣情纵欲,房劳伤肾所致,方选斑龙丸(《医统方》)、金锁固精丸(《医方集解》)。

4、虚劳

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,听力减退,腰膝酸软,夜间多尿等症。治宜大补元气,方用河车大造丸(《医方集解》引吴球方)。

病因

病因

多由先天不足、劳损过度、久病及肾等原因所引起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眩晕耳鸣、腰细痠软、面色㿠白、气短自汗、倦怠无力、小便频数、遗精、早泄、舌淡苔白、脉细弱。

症情分析

肾气亏虚,腰膝、脑神失养,则腰腿乏力,反应迟钝,神疲乏力;肾气亏虚,固摄无权,膀胱失约,则小便频数清长,尿后余沥不尽,夜尿频多,遗尿,小便失禁;肾气亏虚,失于封藏,精关不固,精液外泄,则滑精、早泄;肾气亏虚,带脉失固,则带下清稀量多;冲任之本在肾,肾气不足,冲任失约,则月经淋漓不尽;肾气亏虚,胎气不固,以致胎动不安、滑胎、小产;面色淡白,舌淡,脉弱,为肾气亏虚,失于充养之征。

治疗

治法

补肾益气

方药

肾气丸。

常用中药

山萸肉、山药、五味子、杜仲、菟丝子、益智仁、胡桃仁、巴戟天、肉苁蓉等。

针灸治疗

取肾俞、命门、三阴交、关元等。手法以补为主,或加用艾灸上述穴位。

转归预后

肾气虚证的病理演变较为复杂,如肾虚下元不固,成为肾虚不固证;肾虚以下不能纳气为主要表现这为肾不纳气证;气能生精,肾气虚则不能生精,致成肾精不足证;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,元阳渐衰,形成肾阳虚证,若影响水液代谢,出现全身浮肿症者,形成肾阳虚水泛证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