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肾虚寒湿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肾经阳气亏虚,寒湿浸著,以腰膝沉重冷痛,活动受限,畏冷肢凉,苔白腻,脉濡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痹病、肾着、水疝疾病中。西医学中肾炎、风湿病、类风湿病、腰肌劳损等可出现本证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cold-dampnes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

其它名称

肾经寒湿证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肾内科

相关疾病

痹病、肾着、水疝、肾炎、风湿病、类风湿病、腰肌劳损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痹病

表现为痹病日久,关节重着疼痛,甚或变形,活动受限,腰膝冷痛,形寒肢冷,面色淡白无华,尿少便溏,或五更泻,舌淡白,脉沉细。治宜温肾通痹,方用真武汤合蠲痹汤加减。

2、肾着

表现为身重,腰冷如坐水肿,腰以下冷痛,腹重,小便自利,舌淡苔白,脉沉。治宜培土温肾利水,方用甘姜苓术汤。

3、水疝

临床多见病程长久者,阴囊寒冷,小便清长,皮肤增厚,坠胀不适,伴面色少华,神疲乏力,便溏,腰膝冷痛,苔白,脉沉细。治宜温肾散寒,行水消肿,方选加味五苓散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肾气虚加之久居寒湿之地,或涉水冒雨,劳汗当风,衣着湿冷导致寒湿内侵,使肾之气血运行不畅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腰膝冷痛沉重,活动不利,畏寒肢冷,苔白腻,脉濡缓等。

症情分析

寒湿伤肾,气血运行不畅,阳气不达于外,则腰膝冷痛沉重,活动不利,畏寒肢冷,苔白腻,脉濡缓等。

治疗

治法

补肾温经,散寒祛湿

方药

左归丸合肾着汤。

常用中药

大怀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、鹿角胶、菟丝子、杜仲、当归、肉桂、制附子、茯苓、白术、干姜、甘草、杏仁。

针灸治疗

1、针刺

取穴肾俞、委中、风府、腰阳关、太溪。毫针平补平泻。

2、艾灸

选穴命门、志室、太溪,每穴每次一壮,三天灸一次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