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湿犯腰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寒湿犯腰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寒湿之邪侵犯腰部,以腰脊顽麻、疼痛、酸胀、转侧不利、苔白腻为主症的病证。常见于偏痹、腰痹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腰部
相关疾病
偏痹、腰痹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偏痹
症见腰部连及下肢放射性疼痛,肢体沉重,遇寒痛增,得温痛减,形寒肢冷,舌淡胖,苔白,脉濡缓。治宜散寒祛湿,宣痹止痛,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。
2、腰痹
症见腰部冷痛重着,转侧不利,逐渐加重,静卧痛不减,遇阴雨天则加重,苔白腻,脉沉而迟缓。治宜散寒祛湿,温经通络,方用甘姜苓术汤加杜仲、狗脊、桂枝等。
病因
病因
寒湿之邪侵犯腰部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腰脊顽麻、疼痛、酸胀、转侧不利、苔白腻等。
症情分析
寒湿袭肾,肾主下焦,寒湿阻碍气机,不通则痛,则腰脊顽麻、疼痛、酸胀、转侧不利;苔白腻为寒湿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温经散寒,除湿通络
方药
肾着汤。
常用中药
炙甘草、炮干姜、茯苓、白术。
针灸治疗
1、体针
取肾俞、委中、后溪为主穴,据证配穴并施以不同手法,每日1次。
2、耳针
取坐骨神经、神门、膀胱、臀、肝等穴,强刺激,留针1-2小时。
其他治疗
1、卧床休息,宜睡硬板床,避免负重。
2、可用止痛剂,可作坐骨神经干或骶管硬膜外神经封闭麻醉。
3、对于腰椎损伤所引起的偏痹,可采用骨盆牵引器作持续牵引,每侧牵引重量为10千克,足跟一侧床位抬高,以便作对抗牵引。
4、可采用按摩复位法。或作腰部理疗。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