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食滞胃脘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饮食停积胃脘,气失和降,阻滞不通,不能腐熟所表现的证候。常见于胃脘痛、腹痛、呕吐、泄泻、小儿疳疾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retention of food in stomach

其它名称

食伤脾胃证

发病部位

相关疾病

胃脘痛、腹痛、呕吐、泄泻、小儿疳疾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胃脘痛、腹痛、呕吐、泄泻、小儿疳疾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饮食不节,暴饮暴食,过食生冷油腻之物,损伤脾胃,食滞中焦,阻碍脾胃之受纳及运化功能,使其升降失司而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胃脘胀满疼痛,拒按,厌恶酸腐,嗳腐吞酸,或呕吐酸腐食物,吐后胀痛得减,泻下不爽,肠鸣,矢气臭如败卵,大便酸腐臭秽,舌苔厚腻,脉滑。

症情分析

食积胃脘,胃失和降,气机不畅,故胃脘胀满疼痛、拒按;食积于内,腐熟不及,则拒于受纳,给厌恶食物;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胃气夹积食、浊气上逆,则爱腐吞酸,或呕吐酸馊食物;吐后胃气暂得通畅,故胀痛得减;若积食下移肠道,阻塞气机,则腹胀腹痛,泻下不爽,肠鸣,矢气多而臭如败卵;腐败食物下注,则泻下之物酸腐臭秽;胃中腐浊之气上蒸,则舌苔厚腻;脉滑,为食积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消食导滞

方药

保和丸。

常用中药

神曲、山楂、麦芽、谷芽、莱菔子、鸡内金、陈皮、半夏、砂仁、枳壳、干蟾皮等。

针灸治疗

1、体针

取下脘、璇玑、足三里、梁门、天枢、曲池等穴,针用泻法。

2、耳针

取穴胃、脾、大肠、小肠、神门、交感、皮质下。每次取2-3穴,中等刺激,留针10-20分钟。

3、推拿

先在左上腹用手掌轻微按摩,节律中等,若上腹胀满,也可加覆手法,然后围绕脐部,从右下腹起由下而上,从右而左以掌指作环形揉按,同时,节律地施以压力。全部操作约20分钟,每日1-2次。

转归预后

胃痛可衍生变证,如胃热炽盛,迫血妄行;或瘀血阻滞,血不循经;或脾气虚弱,不能统血,均可致便血、呕血。大量出血,可致气随血脱,危及生命。若脾胃运化失职,湿浊内生,郁而化热,火热内结,导致腑气不通,可见腹痛剧烈,拒按,大汗淋漓,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;或日久成瘀,气机壅塞,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致呕吐反胃。若胃痛日久,由气分深入血分,久痛入络致瘀,瘀结胃脘,可形成噎膈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