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痰凝胞宫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痰湿阻滞胞宫,以带下色白量多,或闭经,或不孕,肥胖乏力,舌淡,苔白腻,脉滑或濡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多见于肥胖之人。常见于月经后期、月经过少、闭经、不孕、月经过多、带下、伪胎、癥瘕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闭经、慢性盆腔炎、不孕症等中可见本证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coagulated phlegm in uterus

其它名称

痰阻胞宫证,痰湿凝结胞宫证

发病部位

胞宫

就诊科室

妇科

相关疾病

月经后期、月经过少、闭经、不孕、月经过多、带下、伪胎、癥瘕、闭经、慢性盆腔炎、不孕症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月经后期

临床表现多见经行错后经量少、经色淡、质稠粘,带下量多、色白稠粘、气味腥臭,胸脘满闷,纳少痰多,大便不实,舌质淡苔腻,脉滑无力等。此缘素体肥胖,痰湿壅盛,或恣于酒食肥甘炙博之物,脾失健运,湿聚生痰,痰湿下注冲任,壅于胞宫胞脉所引起。治宜健脾燥湿、化痰调经。方用苍附导痰丸(《万氏女科》)。

2、月经过少

临床表现见经行血量明显减少、甚或一、二日即净,色淡质稠粘,形体肥盛,胸闷泛恶,口淡乏味,带下增多,面色晄白,舌质淡,舌苔白腻,脉濡细等。因痰湿内盛、阴精不能化血所致。治宜健脾燥湿化痰,方用二陈汤(《和剂局方》)合芎归汤(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

3、闭经病

常以形体肥胖为其特征,同时以月经停闭数月不潮,带盛色白质稠粘,胸闷呕恶,大便不实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。本证所引起的闭经,常常由月经后期、月经过少二者,逐渐发展而成。故其治法,亦同前二者,但须佐以活血通经之品。

4、月经过多

临床表现多见经量增多、色淡稠粘,经行时间延长,头晕目眩,胸脘闷满,纳少痰多,带下量多、色白质稠,形体肥胖,舌淡苔膩,脉弦滑等症。缘由脾虚失运,水湿不化,痰湿内聚,壅滞胞宫胞脉,血不得循经而致。治宜健脾燥湿,化痰调经,方用香砂六君子汤(《张氏医通》)加炒荆芥、艾叶之类。

5、带下病

临床表现每以带下过多、绵绵不断、色白质稠粘如痰,其气腥臭为其主要表现,并兼身体困重,胸满泛恶,纳谷欠佳,体倦嗜卧,舌淡苔白腻等症。乃因脾阳不振,运化失职,带脉不约,痰浊流注于冲任所致。宜健脾升阳,化痰除带,方选胃苓汤(《丹溪心法》、完带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)。

6、不孕症

多表现为体素肥胖,脘闷纳少,经行多错后而至,或汛行血量过少,而带盛稠粘,体倦乏力等痰湿内阻之侯。此因牌失健运水谷之精微,不能化生精血,聚而为痰为温,下阻胞官胞脉,影响气机之通畅,而胎孕之成艰难。治宜燥湿化痰为主,方用启官丸(《中医妇科学》)。

7、伪胎病

临床表现则见月经停闭数月,小腹胀大,似胎非胎,头晕头重,胸闷恶心,泛漾痰涎,口淡纳少,便溏溺浊等痰阻胞官,痰血相结之症。宜健脾化痰,理气下胎,方用调正散(《傅青主女科》)加生山楂、当归尾、刘寄奴等行血之品。

8、癥瘕

临床表现多见少腹坠胀,腹大如怀子状,按之有块,胸脘闷满,泛恶食少,月经不调,脉弦滑等痰凝气结之特点。皆由脾虚失运,湿聚成痰,阻于胞络,积而成癥瘕之患。治宜燥湿化痰,消癥散结,方用涤痰丸(《叶氏女科证治》)加行血之品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嗜食酒食肥甘炙煿之物,脾失健运,蕴而生痰,痰湿下注;或素体阳虚,体胖痰多,湿郁痰聚,壅滞于胞宫胞脉,冲任失调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月经延后,经量或多或少,色淡质稀,或月经停闭不行,带下量多,色白质稠,或下腹结块,时或作痛,按之柔软;或婚久不孕。伴形体肥胖,胸脘痞闷,呕恶痰多,口淡纳呆,身体困重,倦怠嗜卧,便溏,舌质淡,苔白腻,脉滑或濡。

症情分析

阳虚则脾失健运,脾伤生湿,湿聚生痰,下注于胞宫,则带下量多,色白质稠,或下腹结块作痛;痰湿浸润于胞宫,加之形体肥胖,内肉满盛,遮隔子宫,故婚久不孕,不能受精成孕。胸闷,口淡纳呆,体胖,便溏,舌白腻,脉滑或濡为内有痰湿之症。

治疗

治法

化痰除湿,理气健脾

方药

启宫丸。

常用中药

苍术、茯苓、香附、半夏、南星、陈皮、枳壳、神曲、川芎、贝母、薏苡仁、生姜汁、竹沥汁等。

针灸治疗

针刺中极、阳陵泉、丰隆穴。针用泻法,并用灸法,隔日一次,10次为一疗程。

转归预后

本证演变主要有二:痰凝成块,发展为癥瘕;痰湿损伤阳气,发展为胞宫虚寒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