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热扰胸膈中焦虚寒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太阳热扰胸膈中焦虚寒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大下之后,损伤脾胃,或中焦虚寒,复感邪热,而致身热,微烦,大便溏等上热下寒之候。临床表现为心胸微烦,身热不去,腹满腹痛,食少便溏等。常见于腹痛、呕吐泄泻等疾病中。
其它名称
栀子干姜汤证
发病部位
脾胃
就诊科室
消化内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腹痛、呕吐、泄泻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腹痛
症见腹痛拘急,遇寒更甚,得温则舒,大便溏薄,舌苔薄黄,脉弦等。治宜栀子干姜汤或大建中汤(《金匮要略》)合金铃子散 (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)。
2、呕吐、泄泻
症见食少纳呆,呕吐泄泻,口不渴,舌苔白,脉沉微,微热心烦等,可用黄连汤,生姜泻心汤(《伤寒论》)。
病因
病因
多因大下之后,损伤脾胃,或中焦虚寒,复感邪热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心胸微烦,身热不去,腹满腹痛,食少便溏等。
症情分析
大下之后,寒气留中,脾胃虚寒,邪热内陷,扰于胸膈,或平素中阳不振,复感外邪,形成上焦有热,中焦有寒之证。上焦有热则身热不去而微烦,微烦乃虚烦,烦热之互词。中焦有寒则腹
满腹痛,食少便溏。
治疗
治法
清热除烦,温中祛寒
方药
栀子干姜汤。
常用中药
栀子、干姜、白术、茯苓等。
转归预后
本证因中焦虚寒,久之必致真阳衰微,故可兼挟命门真火不足之候。土不及则木侮而乘之,故又常兼挟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之证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