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大结胸证,中医病证名。多因热邪与有形水饮相结而成,其邪结聚的部位较为广泛,故称为大结胸证,亦称热实结胸证。临床表现为心下疼痛,按之石硬,甚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,手不可近,或见短气躁烦,心中懊恼,脉沉紧,舌苔淡黄或燥黄。常见于太阳病变证中。西医学中的肠梗阻、胸膜炎、胃穿孔、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。

英文名称

major chest binding syndrome

其它名称

大陷胸汤证、热实结胸证

发病部位

心下,少腹

就诊科室

消化内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大结胸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大结胸

大结胸证的临床特征,则以脉沉而紧,心下痛,按之石硬作为结胸的三大症状。若大结胸之重证,其病位可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,而不可近,并可见不大便五六日,舌上燥而渴,甚或日哺所小有潮热,心中懊恼,短气躁烦等症。治宜破结攻下,逐水泻热,方用大陷胸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多因热邪与有形水饮相结而成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心下疼痛,按之石硬,甚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,手不可近,或见短气躁烦,心中懊恼,脉沉紧,舌苔淡黄或燥黄。

症情分析

水热互结于心下。故心下硬痛。心下实指胃脘部位,也包括胸胁和少腹,因此疼痛主要部位在心下,若水热之邪弥漫腹腔,泛溢上下,疼痛也可牵连整个腹部。疼痛部位常常触之坚硬、胀满、有紧张感,甚至疼痛拒按。沉脉主里,主水,紧脉主实、主痛。故热实结胸表现为沉紧脉。若水热互结位置偏高,邪阻津液,使上部经脉失于濡养,还可导致头项强直,甚至角弓反张。因胸胁水热郁蒸,而发热汗出,故谓如柔痉状。

治疗

治法

逐水涤饮,开胸泄热

方药

大陷胸汤。

常用中药

大黄、芒硝、甘遂、葶苈子、车前子、茯苓、泽泻等。

针灸治疗

1、体针

取穴足三里、天枢、大肠俞、中脘、下巨虚,强刺激刺得气后留针15-30分钟,每日2次-4次。呕吐者加曲池,内关透外关。

2、耳针

取穴胆区、胰区、交感、神门,强刺激,每次15-30分钟,每日12次。

3、电针

取穴同体针疗法,得气后接电针仪给予强刺激,每日2次,每次15-30分钟。

4、穴位注射

若为麻痹性肠梗阻可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。取穴足三里(双),每侧注射新斯的明0.25mg,每日1次。

其他治疗

灌肠疗法

复方大承气汤:生大黄15g(后下)、芒硝10g、厚朴30g、枳壳10g、桃仁10g、炒菜菔子30g、赤芍15g,上方水煎取汁200-300ml,冲芒硝,置至38℃,作高位保留灌肠,每日根据病情轻重,可用1-2次。

转归预后

若结胸证,脉来浮大,为表邪未解,按之无力,多为正气已虚,故脉浮大者,为邪未能成实,故不可攻下,若下之过早,则预后不良。若结胸证悉具,而见烦躁者,常提示证候的危重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