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表热兼里寒下迫大肠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伤寒太阳病,误用攻下,损伤睥胃阳气,而表证不解,致太阴里寒挟表热下迫大肠,致以下利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临床状为下利不止,便下稀薄,水粪相杂,或如鸭溏,其气不臭,无肛门灼热感,心下(胃脘部)痞硬,纳呆腹胀,发热恶寒,头痛身楚,自汗出,小便清,口淡不渴,舌淡苔薄白,脉微弱或濡弱。常见于伤寒太阳病、泄泻等疾病中。

其它名称

桂枝人参汤证

发病部位

大肠,脾胃

就诊科室

消化内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伤寒太阳病、泄泻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伤寒太阳病

症见下利不止,便下稀薄水粪相杂,其气不臭,无肛门灼热感,并伴心下痞硬,纳呆腹胀,口淡不渴,小便清;而发热恶寒,头痛身楚,自汗出等。治宜温中解表,方用桂枝人参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2、泄泻

症见泄泻清稀,甚如水样,其气不臭,无肛门灼热感,常伴肠鸣腹痛,脘闷腹胀满,纳减,且兼恶寒发热,肢体重痛,苔薄白,脉濡缓。治宜解表温,散寒化湿,方用胃苓汤(《丹溪心法》)加减;若脾阳素虚者,宜先温里后解表,治方温里宜选四逆汤(《伤寒论》),解表可选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病因

病因

伤寒太阳病,误用攻下,损伤睥胃阳气,而表证不解,致太阴里寒挟表热下迫大肠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下利不止,便下稀薄,水粪相杂,或如鸭溏,其气不臭,无肛门灼热感,心下(胃脘部)痞硬,纳呆腹胀,发热恶寒,头痛身楚,自汗出,小便清,口淡不渴,舌淡苔薄白,脉微弱或濡弱。

症情分析

表邪不得外解,郁而化热,损伤脾胃阳气,运化失职,清阳不升,则利下不止;寒湿中阻,则心下痞硬。

治疗

治法

温里复阳,兼解表邪

方药

桂枝人参汤。

常用中药

桂枝、人参、干姜、白术、甘草、大枣、白扁豆等。

转归预后

本证若泄利不止,脾胃阳虚日甚,阴寒日增,寒气上逆,则亦可出现恶心呕吐,呕出清稀胃内容物等胃气上逆的兼证;若因泄利不已,脾阳益虚,清阳下陷,病涉及肾,致肾阳耗伤,则可出现下利清谷,神疲欲寐,四肢厥冷,腰膝酸软等肾阳不足的兼挟证候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