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热血热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风热血热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因禀赋不耐,血热内蕴,外感风热之邪侵袭,蕴结肌肤生风致痒所致病证。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剧烈,遇热更甚,皮肤抓破有血痂;伴心烦,口干,口渴,便秘,溲赤;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数等。常见于皮肤瘙痒症、银屑病、风热疮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肌肤
就诊科室
皮肤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皮肤瘙痒症、银屑病、风热疮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皮肤瘙痒症
症见青年患者多见,病属新起,皮肤瘙痒剧烈,遇热更甚,抓破后有血痂,伴心烦,口干,小便黄,大便干结,舌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治宜疏风清热凉血,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。
2、银屑病
症见皮损潮红,灼热,点状出血明显,瘙痒剧烈,夏季加重,伴怕热,便秘溲赤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冶宜疏风清热,凉血止痒,方用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。
3、风热疮
症见皮疹多发,为鲜红或玫瑰红色斑片,鳞屑较多,瘙痒较剧;伴口干,心烦,尿赤,便干;舌质红,苔薄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凉血,祛风止痒,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。
病因
病因
因禀赋不耐,血热内蕴,外感风热之邪侵袭,蕴结肌肤生风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皮肤瘙痒剧烈,遇热更甚,皮肤抓破有血痂;伴心烦,口干,口渴,便秘,溲赤;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数等。
症情分析
外感风热,营内血热,热极生风,风盛则痒,则皮肤瘙痒剧烈,遇热更甚,皮肤抓破有血痂;热盛伤阴,热扰心神,则伴心烦,口干,口渴,便秘,溲赤;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数等为火热之象。
治疗
治法
疏风清热、凉血止痒
方药
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。
常用中药
当归、生地、防风、蝉蜕、知母、苦参、胡麻、荆芥、苍术、牛蒡子、石膏、甘草、木通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。
针灸治疗
取穴曲池、合谷、血海、足三里等。隔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