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热邪毒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风热邪毒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多因外感风热邪毒,循经上攻于头目耳窍所致的病证。临床表现为眼睑充血肿胀,眼球轻度突出;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;伴见恶风、发热、头痛,周身不适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数等。常见于眶蜂窝织炎、肛门部尖锐湿疣、胞肿如桃病、外耳道炎、外耳道疖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耳,眼等
就诊科室
耳鼻喉科、眼科、肛肠外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眶蜂窝织炎、肛门部尖锐湿疣、胞肿如桃病、外耳道炎、外耳道疖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眶蜂窝织炎
症见眼睑充血肿胀,眼球轻度突出;伴发热不适,或耳前硬结压痛;舌红.苔薄黄,脉浮数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散邪,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。
2、肛门部尖锐湿疣
症见肛门痒痛,疣体暗红糜烂,并继发感染而有脓性分泌物。治宜疏风清热解毒,方用疏风解毒汤加减。
3、胞肿如桃病
症见胞睑红肿如桃,睑闭不开,目赤、畏光、流泪,身热恶风、头痛。舌红,苔薄,脉浮数。治宜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
4、外耳道炎
症见耳部灼热疼痛,牵拉耳郭、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,耳道弥漫性红肿,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,全身可见发热、恶风,舌红、苔薄白,脉浮数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消肿,方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。
5、外耳道疖
症见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,隆起如椒目,灼热疼痛,张口、咀嚼或牵拉耳郭、压迫耳屏,疼痛加剧,周身可见恶风、发热、头痛,周身不适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数。治宜疏风清热,解毒消肿,方用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。
6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
症见病初起,耳内闷胀疼痛,听力减退或耳鸣,溢脓兼头痛发热,鼻塞流涕,倦怠无力,舌红苔薄,脉浮数,检查见鼓膜充血,标志不清,穿孔流脓。小儿患者,全身症状较重,常见高热,啼哭不休,烦燥不安,摇头搔耳。拒食,甚至呕吐,高热抽搐。出脓后,耳痛减轻,症状平伏。治宜疏风解表,清热解毒,消肿通窍,方用银翘散加减。
病因
病因
多因外感风热邪毒,循经上攻于头目耳窍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眼睑充血肿胀,眼球轻度突出;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;伴见恶风、发热、头痛,周身不适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数等。
症情分析
风邪上攻,阻塞经络,气滞血瘀,则眼睑充血肿胀,眼球轻度突出,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;外感风热,则恶风、发热、头痛,周身不适;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数为热象。
治疗
治法
疏风清热解毒
方药
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。
常用中药
银花、连翘、竹叶、荆芥、牛蒡子、淡豆豉、薄荷、甘草、桔梗、芦根、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子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