邪毒引睾窜腹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邪毒引睾窜腹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邪毒传变,窜睾入腹,以睾丸肿大坠痛或少腹疼痛,发热恶寒,小便短涩,舌质红,脉数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痄腮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睾腹
就诊科室
小儿科
相关疾病
痄腮
症状详情
常见病
痄腮
临床表现腮部肿胀消退后,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,或脘腹、少腹疼痛,痛时拒按,或有恶心呕吐,腹胀泄泻,舌红苔黄,脉数。治宜清泻肝胆,活血止痛,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病因
病因
本证邪毒传变,窜睾入腹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睾丸肿大坠痛或少腹疼痛,发热恶寒,小便短涩,舌质红,脉数。
症情分析
邪毒不清,内窜厥阴。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,与足少阴胆经互为表里,病程后期足少阳胆经壅结之邪毒渐消,余邪流毒内窜至足厥阴肝经,蕴结于阴器,故见睾丸肿胀疼痛;流滞于少腹部,故有少腹疼痛;舌红,苔黄,脉数,为邪毒未散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泻肝胆,活血止痛
方药
龙胆泻肝汤加减。
常用中药
龙胆草、泽泻、栀子、黄芩、柴胡、生地、车前子、木通、当归、连翘、夏枯草、川楝子、甘草等。
针灸治疗
取翳风、颊车、合谷、外关、关冲、太冲、曲泉。用泻法,强刺激,1日1次,每次留针30分钟,或点刺放血。
其他治疗
应卧床休息,用棉花垫或丁字条带托起阴囊,以减轻疼痛。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睾丸肿痛在24小时后明显减轻,促进肿胀消退,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