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风燥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风燥二邪合而袭人所致之证候。多见于秋季干燥之时。症见头痛身热、恶寒无汗、鼻塞、口唇干燥、干咳无痰和痰少而黏、胸胁痛、肌肤枯涩失润、舌苔白薄而干、脉浮涩等。常见于风瘙痒、风热疮、蛇皮藓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皮肤

相关疾病

风瘙痒、风热疮、蛇皮藓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风瘙痒

症见病程长久,皮疹干燥、肥厚、粗糙,伴阵发性剧痒或伴头晕、失眠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治宜养血祛风润燥,方用当归饮子加白鲜皮、龙骨、珍珠母等。

2、风热疮

症见皮损为鲜红色斑疹,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,上覆细薄鳞屑,瘙痒傍晚、夜间较重。可伴有咽痛不适等症状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治宜清热凉血,消风止痒,方用凉血消风散(《朱仁康临床经验集》)加减。血虚风燥证症见皮疹为淡红色斑疹,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,表面白屑较少,略有瘙痒。舌质淡红,苔少,脉弦细。治宜养血润燥,消风止痒,方用当归饮子(《外科正宗》)加减。

3、蛇皮藓

症见自幼发病,皮肤干燥,上覆鳞屑,其色污秽,间有白色网状沟纹,肌肤甲错,偶有轻微痒感,或见掌跖角化,冬重夏轻;伴见消瘦,面色无华,疲乏头昏;舌淡苔薄,脉细。治宜养血活血,润肤止痒,方用养血润肤饮酌加阿胶、制首乌、女贞子等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风燥二邪合而袭人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头痛身热、恶寒无汗、鼻塞、口唇干燥、干咳无痰和痰少而黏、胸胁痛、肌肤枯涩失润、舌苔白薄而干、脉浮涩等。

症情分析

外感风燥,燥盛伤阴,则头痛身热、恶寒无汗、鼻塞、口唇干燥、干咳无痰和痰少而黏、胸胁痛、肌肤枯涩失润;舌苔白薄而干、脉浮涩为外感风燥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润燥清肺, 兼以疏风

方药

杏苏散。

常用中药

半夏、陈皮、前胡、枳壳、桔梗、茯苓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等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