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热动血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湿热动血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多因湿热之邪侵袭人体,血络受伤所致的病证。临床表现为出血鲜红,或紫暗,或皮肤出现青紫斑块,或咳血,或吐血,或衄血,或便血、尿血,出血量多,伴有发热,头痛,头蒙,胸闷龈肿,心烦失眠,尿赤便秘,舌红菖黄腻,脉滑数或濡数。常见于毒蕈中毒等疾病中。
就诊科室
中医科、急诊科
相关疾病
毒蕈中毒
症状详情
常见病
毒蕈中毒
症见恶心呕吐,腹泻,黄疸,尿色深等。治宜凉血解毒,清热祛湿。方选茵陈蒿汤(《伤寒论》)、犀角地黄汤(《备急干金要方》)加减。
病因
病因
多因湿热之邪侵袭人体,上蒸络脉;下侵肠道,血络受伤;犯于下焦,胞络损伤;或饮酒过度,嗜食辛辣厚味,酿成湿热,湿热蕴结肠胃,灼伤血络,迫血妄行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出血鲜红,或紫暗,或皮肤出现青紫斑块,或咳血,或吐血,或衄血,或便血、尿血,出血量多,伴有发热,头痛,头蒙,胸闷龈肿,心烦失眠,尿赤便秘,舌红菖黄腻,脉滑数或濡数。
症情分析
湿热阻滞经络,气滞血瘀,郁而化火,迫血妄行,则出血鲜红,或紫暗,或皮肤出现青紫斑块,或咳血,或吐血,或衄血,或便血、尿血,出血量多;热伤营血,湿性重浊困首,热扰心神,湿热下注,则发热,头痛,头蒙,胸闷龈肿,心烦失眠,尿赤便秘;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或濡数为湿热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热利湿,降气止血
方药
泻心汤合导赤散。
常用中药
黄连、黄芩、生地、木通、竹叶、川军、甘草等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