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热毒聚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湿热毒聚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多因湿热互蒸,化为毒邪,蕴侵肌肤所致病证。临床表现为皮肤水疱多,丘疱疹泛发,壁薄液多,破流脂水,浸淫湿烂;或脓疱叠起,或起红丝,淋巴结肿痛;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常见于手藓、足藓、疥疮、鸡眼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皮肤
就诊科室
皮肤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手藓、足藓、疥疮、鸡眼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手藓和足藓
症见水疱、糜烂渗出,基底潮红,灼热瘙痒,或红肿疼痛伴有裂隙,口干,便秘,小便黄;舌质红,苔黄,脉滑。治宜清热解毒,凉血除湿,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。
2、疥疮
症见皮损以水疱为多,丘疱疹泛发,壁薄渗液,浸淫糜烂,或脓疱叠起,或起红丝走窜,淋巴结肿痛;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化湿,解毒杀虫,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。
3、鸡眼
症见结块四周稍红,略肿,压痛;舌红,苔薄,脉微数。治宜清热利湿,化瘀解毒,方用五神汤酌加赤芍、白鲜皮、连翘、木贼草、丹参等。
病因
病因
多因湿热互蒸,化为毒邪,蕴侵肌肤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皮肤水疱多,丘疱疹泛发,壁薄液多,破流脂水,浸淫湿烂;或脓疱叠起,或起红丝,淋巴结肿痛;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症情分析
湿热蕴肤,局部气滞血瘀,郁而生热,损伤血络,则皮肤水疱多,丘疱疹泛发,壁薄液多,破流脂水,浸淫湿烂,脓疱叠起,起红丝,淋巴结肿痛;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为湿热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热解毒,凉血除湿
方药
五味消毒饮加味。
常用中药
金银花、紫花地丁、茯苓、地肤子、野菊花、连翘、黄芩、黄柏、丹皮、泽泻、甘草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