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湿浊内蕴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多因脾肾衰惫,气化不利,湿浊毒邪内蕴三焦所致的病证。临床表现为小便量少,色清,甚则尿闭,面色晦滞,神疲乏力,形寒肢冷,浮肿腰以下为主,纳差,腹胀,泛恶呕吐,大便溏,舌淡体胖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等。常见于关格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膀胱,三焦

就诊科室

肾内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关格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关格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脾肾衰惫,气化不利,湿浊毒邪内蕴三焦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小便量少,色清,甚则尿闭,面色晦滞,神疲乏力,形寒肢冷,浮肿腰以下为主,纳差,腹胀,泛恶呕吐,大便溏,舌淡体胖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等。

症情分析

肾阳亏损,气化功能受阻,故小便量少,色清,甚则尿闭;下元亏损,命门火衰,阳不化水,水湿泛滥,故浮肿腰以下为主;肾阳不足,不能温暖形体,故面色晦滞,形寒肢冷;脾阳虚,气血生化不足,则神疲乏力;脾失运化,则纳差,腹胀,泛恶呕吐,大便溏;舌淡体胖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为脾肾阳虚,湿浊内蕴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补脾温肾,化湿降浊

方药

温脾汤合吴茱萸汤。

常用中药

人参、附子、干姜、甘草、当归、芒硝、大黄、吴茱萸、大枣、生姜。

针灸治疗

主穴取内关、中脘、足三里、神阙、关元等,配穴取命门、丰隆、三阴交等。诸穴针用平补平泻法,或加灸法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