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热邪壅肺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热邪内壅肺金所表现的证候。多因温热之邪从口鼻而人,或风寒、风热人里从阳化热,内壅于肺所致。常见于哮病、喘证、咳嗽、肺痈、胸痛、失音等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呼吸内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哮病、喘证、咳嗽、肺痈、胸痛、失音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肺痈

症见壮热不退,咳嗽气急,咳吐黄稠脓痰,胸胁疼痛,转侧不利,烦躁不安等。这是由于邪热内盛,化火为毒,壅滞肺气,瘀阻肺络,瘀热内结成痈。治宜清肺化瘀消痈,方用苇茎汤、如意解毒散加减。

2、咳嗽

症见壮热口渴,痰中带血或痰黄质稠,面赤,胸胁疼痛,便秘,舌红,脉洪数或弦数。多由于火热伤肺,肺气壅遏不宣,热聚胸膈,火灼津伤,燥热内结所致。治宜清肺泻火,方用凉膈散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温热之邪从口鼻而人,或风寒、风热人里从阳化热,内壅于肺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咳嗽痰稠色黄,气喘息粗,壮热口渴,烦躁不安,甚则鼻翼煽动,衄血咯血,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

症情分析

热邪炽盛,内壅肺脏,肺气上逆而为咳嗽;炼液为痰,则痰稠色黄;清肃之令不行,故气喘息粗,呼吸困难。里热蒸腾,充斥体表则肌肤灼手;内灼阴津,故口渴欲饮;热扰心神,则心烦不安。若痰热交阻,壅滞肺系,气道不利,肺气郁闭,可见鼻翼煽动的危象,证情更为险恶;若热伤肺络,络损血溢,可致鼻衄、咯血;若痰热阻滞肺络,导致气滞血壅,络脉气血不得畅通,则出现胸痛,血腐化脓,则咳吐脓血腥臭痰。里热炽盛,津液被耗,肠失濡润则大便干结;化源不足,则小便短赤。舌红苔黄主热,脉象滑数为里热或痰热的征象。

治疗

治法

清肺平喘

方药

麻杏石甘汤。

常用中药

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。

转归预后

本征进一步发展,热邪盛于阳明可成胃热炽盛证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热下移大肠则致肠热泄泻之证或大肠腑实之证。若邪盛正虚,邪热由肺内陷心营,阻闭包络则又致热灼营阴证或热陷心包证。若痰热留恋,则转为慢性疾患。若肺热炽盛灼伤肺胃之阴津,病证由实转虚而成肺胃阴伤之证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