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入心包,阳明腑实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热入心包,阳明腑实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多因邪热壅盛,侵犯心包,阳明腑实所致病证。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,谵语,四肢厥逆,大便秘结,腹满按之硬痛。舌质绛,苔黄燥,脉数。常见于风温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心包,胃肠等
就诊科室
中医科
相关疾病
风温等
症状详情
常见病
风温
临床表现为身热神昏,舌謇肢厥,便秘,腹部按之硬痛,舌绛,苔黄燥,脉数沉实。治宜清心开窍,攻下腑实。方用牛黄承气汤。
病因
病因
多因邪热壅盛,侵犯心包,阳明腑实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高热神昏,谵语,四肢厥逆,大便秘结,腹满按之硬痛。舌质绛,苔黄燥,脉数。
症情分析
热陷心包,故见身热神昏,舌謇,肢厥;燥屎内结,则见便秘,腹部按之硬痛。脉沉实而数,舌绛,苔黄燥,乃气营皆热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心开窍,攻下腑实
方药
牛黄承气汤加减。
常用中药
牛黄、水牛角浓缩粉、麝香、珍珠、朱砂、雄黄、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郁金、冰片、大黄。
针灸治疗
针刺人中、百会、涌泉、大椎等穴,用泻法。
转归预后
一般地说,风温病治疗及时、正确,大多经过顺利,预后良好。但确有少数病例,因邪热太甚。正气不支,或治疗失时,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