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暑湿困阻中焦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多因暑湿之邪蕴蓄于中,阻滞气机而出现脾胃湿热,气机失畅的一系列症状的证候。临床表现为身热,有汗,脘腹痞满,口渴,心烦,身体困重,恶心呕吐,小溲短少,舌苔黄腻,脉象洪大或滑数等。常见于暑温、湿温、伏暑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yndrome of summerheat-damp retaining in middle jiao

其它名称

暑湿困脾证

发病部位

脾胃

相关疾病

暑温、湿温、伏暑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暑温

暑温中暑湿困阻中焦证症见以壮热烦渴、汗多尿短、脉象洪大之阳明胃热为主要症状,治宜清热而兼燥湿,方用白虎加苍术汤(《类证活人书》)。

2、湿温

湿温中暑湿困阻中焦证症见以脘腹痞满、呕恶苔腻之脾湿困阻、气机不利及身热口渴、烦闷苔黄之胃热颇盛,里热上蒸的表现兼并出现,治宜清宣郁热、利湿化浊,方用王氏连朴饮(《霍乱论》)。

3、伏暑

伏暑中暑湿困阻中焦证症见以胸腹灼热,呕恶、便溏如酱而不爽、苔黄垢腻等为主要表现,湿热积滞相合,治宜苦辛通降,方用枳实导滞汤(《通俗伤寒论》)。

病因

病因

多因暑湿之邪蕴蓄于中,阻滞气机而出现脾胃湿热,气机失畅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身热,有汗,脘腹痞满,口渴,心烦,身体困重,恶心呕吐,小溲短少,舌苔黄腻,脉象洪大或滑数等。

症情分析

暑热盛于阳明,迫津外泄,故壮热烦渴,汗多,溺短赤,舌红,脉洪大。湿困太阴脾土,气机不畅,故见脘痞身重,湿邪外阻肌肉则身重肢楚。苔膩、脉洪大为暑湿内阻之征。

治疗

治法

清化暑湿

方药

王氏连朴饮。

常用中药

厚朴、川连姜汁炒、石菖蒲、制半夏、香豉炒、焦栀、芦根。

转归预后

暑湿证若湿从热化则因暑热而伤津耗气,可有暑热证之同样后果。湿从寒化,则可转变为寒湿证或脾阳虚证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