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邪内陷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温邪内陷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多因温邪在表不解,内入气分,或内陷营血,邪正剧争,里热亢盛,蒸达于外所致病证。临床表现为高烧不退,渐至神识昏迷,窍闭不语,目赤生翳,咬牙啮齿,循衣摸床,小溲短赤,大便不通,唇于焦黑,舌绛苔黄干厚,脉象弦数有力,皮肤干燥,灼热无汗,斑疹隐于皮内,视之有形,扪之无迹。常见于高热等疾病中。
就诊科室
感染性疾病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高热
症状详情
常见病
高热
症见邪在气分者,症见高热不恶寒反恶热,面红目赤,口渴饮冷,咳嗽胸痛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苔黄燥,脉洪数。邪在营血者,症见高热夜甚,烦躁不安,甚至神昏谵语,口燥不甚渴,或斑疹隐隐,或见衄血、便血、吐血等,舌红绛而干,脉细数。
病因
病因
多因温邪在表不解,内入气分,或内陷营血,邪正剧争,里热亢盛,蒸达于外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高烧不退,渐至神识昏迷,窍闭不语,目赤生翳,咬牙啮齿,循衣摸床,小溲短赤,大便不通,唇于焦黑,舌绛苔黄干厚,脉象弦数有力,皮肤干燥,灼热无汗,斑疹隐于皮内,视之有形,扪之无迹。
症情分析
热入营血,蒙蔽心神,热伤阴液,则高烧不退,渐至神识昏迷,窍闭不语,目赤生翳,咬牙啮齿,循衣摸床,小溲短赤,大便不通,唇于焦黑;舌绛苔黄干厚,脉象弦数有力为热盛之象;热伤阴液,肌肤失养,则皮肤干燥,灼热无汗,斑疹隐于皮内,视之有形,扪之无迹。
治疗
治法
清气透营,解热救阴,凉血透疹
方药
玉女煎加减。
常用中药
生石膏粉、金银花、连翘、玄参、生地、知母、寸冬、鲜石菖蒲等。
针灸治疗
取穴曲池、合谷、二间、内庭、大椎、曲泽、委中、内关。配穴:热在营血神昏者,加中冲、少冲、水沟。斑疹吐衄便血者,加血海、膈俞。便秘者,加天枢、支沟。刺灸方法:针用泻法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