燥热伤津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燥热伤津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多因感受燥热之邪,耗伤津液所致病证。临床表现为烦渴多饮,口干舌燥,多食易饥,尿频量多,色混且黄,身体消瘦,或胃脘灼热,心烦易怒,大便干结或便闭不通,舌边尖红,苔黄燥或苔少,脉滑数。常见于消渴等疾病中。
发病部位
肺,胃,肾
就诊科室
内分泌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消渴
症状详情
常见病
消渴
症见烦渴多饮,口干咽噪,多食善饥,小便黄赤,大便干结。舌质红、苔薄黄,脉虚数。治宜清热润肺,生津止渴,方用消渴方加味。
病因
病因
多因感受燥热之邪,耗伤津液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烦渴多饮,口干舌燥,多食易饥,尿频量多,色混且黄,身体消瘦,或胃脘灼热,心烦易怒,大便干结或便闭不通,舌边尖红,苔黄燥或苔少,脉滑数。
症情分析
燥盛伤阴,阴液不足,则烦渴多饮,口干舌燥,多食易饥,尿频量多,色混且黄;阴液不足,躯体失养,腑失和润,肠胃不通,热扰心神,则胃脘灼热,心烦易怒,大便干结或便闭不通;舌边尖红,苔黄燥或苔少,脉滑数为火热之象。
治疗
治法
清热润肺,生津止渴
方药
消渴方加味。
常用中药
黄连、天花粉末、人乳汁(或牛乳)、藕汁、生地汁、姜汁、蜂蜜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