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肝脾血瘀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瘀血阻滞肝脾,以胁下肿块,或刺痛拒按,舌暗或有斑点,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臌胀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of liver and spleen

其它名称

肝脾瘀滞证

就诊科室

感染性疾病科、中医科

相关疾病

臌胀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鼓胀

临床表现为腹大坚满,按之不陷而硬,青筋怒张,胁腹刺痛拒按,面色晦暗,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,唇色紫褐,大便色黑,肌肤甲错,口干饮水不欲下咽,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,脉细涩。治宜活血化瘀,行气利水。方用调营饮。

2、积聚

临床表现为腹部积块渐大,按之较硬,痛处不移,饮食减少,体倦乏力,面黯消瘦,时有寒热,女子或见经闭不行,舌质青紫,或有瘀点瘀斑,脉弦滑或细涩。治宜祛瘀软坚,补益脾胃。治宜膈下逐瘀汤、六君子汤。

病因

病因

瘀血阻滞肝脾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胁下肿块,或刺痛拒按,舌暗或有斑点,脉弦涩。

症情分析

血淤经络,肝气不行,肝木克土,肝藏血,脾统血,干屁气滞则血瘀,故胁下肿块,或刺痛拒按,舌暗或有斑点,脉弦涩。

治疗

治法

活血化瘀,调和肝脾

方药

膈下逐瘀汤。

常用中药

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三棱、莪术、香附、乌药、陈皮、人参、白术、黄精、甘草。

转归预后

聚证的预后一般较好,而积证的预后一般较差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