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气乘脾证
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肝气乘脾证,中医病证名。指肝失疏泄,脾失健运,以胸胁胀满疼痛,善太息,精神抑郁威急躁易怒,纳减腹胀,便溏,肠呜矢气,苔白或膩,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常见于泄泻、胁痛、臌胀、腹痛、月经不调、带下等疾病中。西医学的慢性肝炎、血吸虫肝病、肝硬化、慢性肠炎,及妇女月经、带下等疾病中可见本证。
就诊科室
消化内科、肝病科、中医科
相关疾病
泄泻、胁痛、臌胀、腹痛、月经不调、带下、慢性肝炎、血吸虫肝病、肝硬化、慢性肠炎
症状详情
常见病
1、泄泻
临床表现为素有胸胁胀闷,嗳气食少,每因抑郁恼怒,或情绪紧张之时,发生腹痛腹泻,腹中雷鸣,攻窜作痛,失气频作,舌淡红,脉弦。治宜抑肝扶脾。方用痛泻要方。
2、厌食
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,拒食,便溏,月经不调或无月经,舌质暗淡,舌苔白腻,脉弦细;烦闷,难入睡或失眠,多疑,注意力不集中,强迫思虑。疏肝解郁,健脾化痰为主。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病因
病因
本证多因情志不遂,郁怒伤肝,肝失条达,横乘脾土所致。
表现
临床表现
胸胁胀满疼痛,善太息,精神抑郁威急躁易怒,纳减腹胀,便溏,肠呜矢气,苔白或膩,脉弦。
症情分析
肝失疏泄,经气郁滞,则胸胁胀满窜痛;太息可引气舒展,气郁得散,故胀闷疼痛可减;肝气郁滞,情志不畅,则精神抑郁;气郁化火,肝失柔顺之性,则急躁易怒;肝气横逆犯脾,脾气虚弱,不能运化水谷,则食少腹胀。
治疗
治法
疏肝健脾
方药
逍遥散。
常用中药
白术、白芍、陈皮、防风、木香、砂仁、云苓、山药、甘草。
针灸治疗
1、针刺
取足三里(补法)、期门(泻法),留针20分钟,每日1次。
2、艾灸
取上脘、天枢(双)、足三里(双),每日1-2次。
3、推拿
以轻揉手法按摩两胁下、中腹,来回30次左右,每日1-2次。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