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脾肾两虚证,中医病证名。泛指脾肾两脏亏虚,以食少,腹胀,便溏,腰酸,腰痛,耳鸣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常见于痴呆、艾滋病等疾病中。

英文名称

syndrome of spleen-kidney deficiency

其它名称

脾肾亏虚证

发病部位

脾,肾

就诊科室

中医科、脾胃病科、肾病科

相关疾病

痴呆、艾滋病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肾癌、膀胱癌

临床表现为腰痛,腹胀,尿血,腰腹部肿块,纳差,呕恶,消瘦,气短乏力,便溏,畏寒肢冷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治宜健脾益肾,软坚散结。方用大补元煎加减。

2、痴呆

临床表现为表情呆滞,沉默寡言,记忆减退,失认失算,口齿含糊,词不达意,伴腰膝酸软,肌肉萎缩,食少纳呆,气短懒言,口涎外溢,或四肢不温,腹痛喜按,鸡鸣泄泻,舌质淡白,舌体胖大,苔白,或舌红,苔少或无苔,脉沉细弱,双尺尤甚。治宜补肾健脾,益气生精。方用还少丹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因素体禀赋脾肾不足,或孕后房事不节,伤及肾气,或劳倦过度,损伤脾肾,以致精血化源不足。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食少,腹胀,便塘,腰酸,腰痛,耳鸣。

症情分析

脾虚运化失职,则食少,腹胀,便塘;肾主下焦,开窍于耳,肾气不足,则腰酸,腰痛,耳鸣。

治疗

治法

补益脾肾

方药

健脾补肾方。

常用中药

熟地、枸杞子、山萸肉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大枣、肉苁蓉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