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脾虚湿滞证,中医病证名。是指是指湿浊内蕴,阻滞脾阳所致,以腹胀痛,恶心,身体酸重为常见证的证候。本病证见于黄水疮、黄疸等疾病中。

发病部位

就诊科室

皮肤科、中医科、传染科

相关疾病

黄水疮、黄疸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黄水疮

临床表现为皮疹少而脓疱稀疏,色淡黄或淡白,四周红晕不显,破后糜烂面淡红;多有食少、面白无华、大便溏薄;舌淡,苔薄微腻,脉濡细。治宜健脾渗湿。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冬瓜仁、广藿香。

2、黄疸

临床表现为面目及肌肤淡黄,甚则晦暗不泽,肢软乏力,心悸气短,大便溏薄,舌质淡苔薄,脉濡细。治宜健脾养血,利湿退黄。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本证由湿浊内蕴,阻滞脾阳所致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腹胀痛,恶心,身体酸重,排便不爽,经常泄泻,带下多而稀,舌苔腻,脉濡。

症情分析

脾胃虚弱,升降失职,运化无力,湿气内生,则腹胀痛,恶心,身体酸重,排便不爽,经常泄泻,带下多而稀;舌苔腻,脉濡为脾胃湿滞之象。

治疗

治法

健脾利湿

方药

参苓白术散。

常用中药

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药、莲肉、扁豆、砂仁、薏苡仁、桔梗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