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

气机郁滞证,中医病证名,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、经络的气机阻滞,运行不畅,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常见于便秘、郁证等疾病中。

就诊科室

消化内科、中医科、脾胃病科

相关疾病

便秘、郁证

症状详情

常见病

1、便秘

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,或不甚干结,欲便不得出,或便而不爽,腹中胀痛,胸胁满闷,暖气呃逆,食少纳呆,肠鸣矢气,病情随情志变化而变化。舌质淡,苔薄白或薄腻,脉弦。治宜顺气导滞。方用六磨汤加减。

2、郁证

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,情绪不宁,胸部满闷,胁肋胀痛,痛无定处,脘闷嗳气,不思饮食,大便不调,苔薄腻,脉弦。治宜疏肝解郁,理气畅中。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
病因

病因

一是情志不舒,忧郁悲伤,思虑过度,而致气机郁滞;二是痰饮、瘀血、宿食、蛔虫、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,或阴寒凝滞,湿邪阻碍、外伤络阻等,都能导致气机郁滞;三是脏气虚弱,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。

表现

临床表现

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的胀闷、胀痛、窜痛。

症情分析

气机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,故胀闷疼痛;因气滞聚散无常,故疼痛多见胀痛、窜痛、攻痛,按之无形,症状时轻时重;气机以通畅为贵,气机得畅,则症状减轻,故胀闷疼痛常在嗳气、矢气、太息后减轻。

治疗

治法

理气导滞

方药

金铃子散、五磨饮子。

常用中药

柴胡、枳壳、香附、木香、陈皮、川楝子、厚朴、乌药、青皮、郁金、大腹皮、沉香等。

针灸治疗

肝俞、膻中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公孙、太冲,针刺用平补平泻法。

转归预后

本病虽然预后一般良好,但必须重视情志调护,避免精神刺激,防其病情反复波动,迁延难愈。

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